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浆炎症因子影响和疗效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浆炎症因子影响和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和疗效分析。 方法 选择急性发作期的哮喘儿童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常规预防感染、止咳祛痰、平喘及激素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 mg/次,1次/d,连用8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观察治疗半年、1年内哮喘的复发率。 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血浆TNF-α、IL-5和IL-8的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上升(P 0.05或P 0.01),且治疗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同时疗效分析发现,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8,P 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药物过敏不适症状。对治疗有效患儿随访观察半年和1年,观察组哮喘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44、6.13,P 0.05)。 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安全有效,能降低哮喘的复发率,是治疗和预防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一种理想药物,作用与其能调节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密切相关。
[关键词] 哮喘;孟鲁司特;炎症因子;复发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6-0054-02
儿童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起病急,病情易复发,影响患儿的学习与生活[1]。近年来临床上从分子水平研究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发现炎症因子在哮喘气道慢性炎症过程、免疫反应与气道重构中起重要作用,是抗哮喘药物治疗的理想靶点[2]。孟鲁司特是一种临床较常用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已广泛应用于儿童哮喘的治疗中,但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报道较少[3]。本研究观察了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进行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复发作用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我院儿科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68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哮喘诊断及治疗标准[4];排除标准:①2周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和白三烯受体阻滞剂等药物;②先天性心肺疾病、支气管异物和肺结核等疾病。根据就诊的病历号顺序将患儿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7~14岁,平均(10.8±2.1)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9±0.7)年;病情程度:轻度22例、中度12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8~13岁,平均(11.2±2.3)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1±0.8)年;病情程度:轻度20例、中度14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预防感染、止咳祛痰、平喘及激素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其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5片,批号110921)5 mg/次,1次/d,连用8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观察治疗半年、1年内哮喘的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浆炎症因子的检测 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10 mL,常规低速离心后分离出血清,-70℃冰箱冻存。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5、IL-8和IL-10的水平,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1.3.2 临床疗效评估[5] 临床控制:治疗后患儿哮喘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可逐渐缓解;显效:治疗后患儿哮喘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好转:治疗后患儿哮喘症状较前稍减轻,仍需药物进行控制;无效:治疗后患儿哮喘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或恶化。除无效外均认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浆TNF-α、IL-5、IL-8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血浆TNF-α、IL-5和IL-8的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上升(P 0.05或P 0.0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