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0-12-17约5.12万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 ( 含答案 )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 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 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 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 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 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 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 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 8 月 14 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 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 ?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 个女人的声音: “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 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 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 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 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 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 “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 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 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 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 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 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 戚罢。 ⑨ 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 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 ⑩ 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 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 ?为什 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 ?难道我是在梦里 ?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 ① 段中 “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 “又 ”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得到慰藉的地方。 B. “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了作者满腔仇恨、满腔愤懑的感情。 C.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期盼。 D.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象更为鲜明强烈。 2)文章第 ⑩ 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答案】 ( 1) D 2)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倾诉而感到压抑,更是为了能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曰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3)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的抒情线索;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懑的情感。 【解析】 【分析】( 1) A 没有留恋慰藉的意思; B 花是全文线索; C 没有期盼。选项 A 就 是词语的作用不当,选项 B 则为文章的结构线索理解错误,选项 C 是对 “雨”的象征意义理 解不当。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 谓的 “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 2)此段文字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