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doc

发布:2024-11-18约3.8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理论力学

课程英文名

TheoreticalMechanics

双语授课

□是eq\o\ac(□,√)否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3

总学时数

48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eq\o\ac(□,√)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eq\o\ac(□,√)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eq\o\ac(□,√)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eq\o\ac(□,√)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eq\o\ac(□,√)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eq\o\ac(□,√)平时作业eq\o\ac(□,√)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机器人工程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机械制造工程

面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及CAD

后续课程

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

选用教材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第9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5

参考书目

刘俊卿等.理论力学(第1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课程资源

课程简介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技术基础课。支撑专业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和毕业要求4。课程内容及主要任务:熟悉了解力学发展历程及力学在国家重要领域的应用,提高工程意识,培育工匠精神,坚定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习得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奠定必要的基础;熟知力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具备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的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具备一定的力学素养,能够运用力学概念、定律和公理,分析判断力学现象和力学问题;熟知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力学知识和分析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工程问题,为进一步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作准备。

课程目标2

通过学与用的结合,提高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打好基础。

课程目标3

能够将较为复杂的实际结构简化为力学模型,并通过力学分析和力学计算,获得有应用价值的结论。

表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H】

1.2掌握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

1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M】

2.2能够应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正确识别、表达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建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L】

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并实施。

3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表3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物体及系统

的受力分析

1.绪论力学发展历程及力学在国家重要领域的应用

2.静力学公理及推论

3.常见约束及约束反力

4.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及画受力图

1.问题交流:课堂提问。

2.拓展阅读:中国力学发展史。

3.作业:画物系受力图

课程目标1

重点:

1.认识力学的重要性,明确责任感、使命感,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

2.五个公理、两个推论的应用;

3.物体受力图画法。

难点:刚体系统受力图画法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力学概念和定理,促进学生对力学的认识和兴趣。

8

2

物体及系统

的平衡问题

1.力系简化与合成的方法

2.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及要点

1.问题交流:课堂提问

2.拓展阅读:力学的工程应用。

3.作业:力系平衡问题求解。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重点:

平面任意力系力系下的平衡问题求解。

难点:

空间平衡问题求解。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对力系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平衡问题求解。

20

3

动点的运动

分析方法

1.描述动点运动

的常用方法: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2.点的运动合成

与分解的意义

3.点的合成运动理论

1.问题交流:课堂提问。

2.拓展阅读: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