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与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doc
PAGE
PAGE1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
课程英文名
Fundamentalsofthermodynamicsandfluidmechanics
双语授课
□是eq\o\ac(□,√)否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2(含实践4)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eq\o\ac(□,√)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eq\o\ac(□,√)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eq\o\ac(□,√)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eq\o\ac(□)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eq\o\ac(□,√)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eq\o\ac(□,√)平时作业eq\o\ac(□,√)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机器人工程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机械制造工程
面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后续课程
液压传动与控制、机电传动控制等
选用教材
热工基础与流体力学[M].卢改林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社,2012.5
参考书目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M].陈礼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课程资源
无
课程简介
热工基础与流体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支撑专业毕业要求4和毕业要求7。
课程内容及主要任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三大部分。理解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理解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含义,了解流体力学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重要性;习得能量转换规律和有效利用能量的基本知识,熟悉流体力学的一些基本方程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素养,培育工匠精神,坚定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理解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含义,具备严谨的科学精神。
课程目标2
了解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简单热力学和流体力学问题的分析和求解能力,树立科技报国的情怀;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进行创新实践打好基础。
课程目标3
习得能量转换规律和有效利用能量的基本知识,熟知流体力学的一些基本方程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建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H】
指标点4.3:能够分析与解释实验结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1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M】
指标点7.1:了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理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本专业工程实践的重要性。
2
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热工基础的研究内容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1.课堂提问。
2.拓展阅读
3.作业:课后习题
课程目标1
1.热力学基本概念
2.封闭热力系的能量方程并熟练应用
3.评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热效率、制冷系数、制热系数,掌握卡诺循环、卡诺定理及对工程实际的指导意义;
讲授法
8
2
传热的基本方式与过程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传热过程简介
1.课堂提问
2.拓展阅读
3.作业:课后习题
课程目标2
1.热传导的概念和特点
2.热对流的概念和特点
3.热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4.综合传热过程的分析计算
讲授法
8
3
流体静力学
1.平衡流体上的作用力
2.流体平衡的微分方程
3.重力场中的平衡流体
4.静压强的计算
5.平衡流体对壁面的作用力
1.课堂提问
2.拓展阅读
3.作业:课后习题
课程目标1
1.掌握作用于静止流体上的力;
2.熟悉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3.掌握静止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
4.掌握重力作用下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规律;
讲授法
8
4
流体动力学
1.流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
2.连续方程式
3.伯努利方程式
1.课堂提问
2.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