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2019)必修2 3.1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与移动终端 说课稿.docx
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2019)必修23.1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与移动终端说课稿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与移动终端”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设备,掌握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通过讲解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通过分析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认识。发展计算思维,通过拆解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组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与移动终端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组成原理。
2.信息系统中对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需求分析。
难点:
1.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局限性。
解决办法:
1.采用实物展示和模拟实验,直观展示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限制。
3.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手组装计算机或使用移动终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介绍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应用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实验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使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结构图和操作界面,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在线资源:引导学生访问相关网站和在线教程,拓展学习资源。
3.实物展示:展示实际计算机与移动终端,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外观和功能。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与移动终端产品,提问学生这些设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操作系统等,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1)介绍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基本概念,包括它们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
2)详细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以及它们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3)讲解移动终端的组成和特点,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以及它们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
1)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如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教育等。
2)以具体产品为例,说明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在各自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互动探究:
1)引导学生讨论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
2)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组装计算机或使用移动终端,体验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与移动终端。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完成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组装、配置和调试任务。
2)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完成指定的信息系统操作,如信息查询、数据处理等。
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2)组织学生分享练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组成、特点和应用场景。
2)强调学生在信息系统中选择和使用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发展动态。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最新应用。
2)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调查报告。
3)提醒学生在课后积极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计算机硬件发展史:介绍计算机硬件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到现代微处理器的演变过程,包括重要的里程碑和关键技术创新。
-移动终端技术演进:探讨从早期手机到现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技术发展,以及它们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信息系统安全知识:介绍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加密技术、安全协议等,以及如何防范网络攻击。
-云计算与大数据:解释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大数据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如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
-人工智能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角色,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智能推荐系统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如《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