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5篇 误差基本知识.ppt

发布:2017-05-23约8.43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偶然误差的特性 精度评定的指标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一、观测误差 当对某观测量进行观测,其观测值与真值(客观存在或理论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用数学式子表达: △i = Li – X (i=1,2…n) L —观测值 X—真值 (二) 测量误差的处理原则 从表5-2中可以归纳出偶然误差的特性 §5-3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二、容许误差(极限误差) 三、相对误差 §5-4 误差传播定律 若 Z=F(x1,x2,x3,···,xn) 式中xi(i=1,2,3,···,n)为独立观测值,其中误差为mi (i=1,2,3,···,n),求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mz。当观测值xi分别具有真误差△xi时,则函数z也随之产生相应的真误差△z 。 由数学分析可知,变量与函数的之间的误差关系可近似用函数的全微分表达,即 一、误差传播定律主要公式 一般函数: 倍数函数: 和差函数: 线性函数: 二、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求观测值函数的精度时,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按问题性质先列出函数式: 2、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得出函数真误差与观测值真误差之间的关系式 3、将真误差形式转换成中误差形式 注意:各观测值之间必须互相独立。 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水准测量的高差中误差: 若 hAB=h1+h2+···hn 设每站高差中误差均为m站,则有 mhAB=√n · m站 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与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若水准路线为平坦地区,则每测站间距离S大致相等,设AB路线总长为L,则测站数n=L/S,则: 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与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 §5-6不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一、有关概念 二、不等精度观测值的最或然值 4. 观测成果的精度评定指标 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整理后,得 这就是用观测值改正数求观测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 例1:某一段距离共丈量了六次,结果如下表所示,求算术平均值、观测中误差、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及相对误差。 【例2】 :用J6型光学经纬仪观测角度β,其1测回方向中误差为±6″,对该角度观测3个测回。求(1)观测1测回角度中误差mβ;(2) 3测回角度平均值的中误差 m均;(3)欲使角度中误差为±3″需要观测几个测回。 解: (1)观测1测回角度中误差mβ ∵β=b-a (2) 3测回角度平均值的中误差 m均 (3)根据题意有: 设对某未知量分两组进行观测,第一组测4次,观测值为L1′、L 2′、L 3′、L 4′,第二组测2次,观测值为L 1″、L 2″,它们都是等精度观测,则 表示各观测值可靠程度的数值(p)。 权的定义 权的确定 设不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m1,m2,…,mn 【例】设以不等精度观测某角度,各观测结果的中误差分别为:m1=±1″,m2=±2″,m3=±3″,则它们的权各为 单位权与单位权中误差 等于1的权称为单位权,与这个单位权相对应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一般用m0表示。对于中误差为mi的观测值,其权pi为 设对某未知量进行了一组不等精度观测,观测值分别为L1,L 2,…,Ln,其对应的权为p1,p2,…,pn,则加权平均值即为不等精度观测值的最或然值。计算公式为: 三、评定精度 【例】水准测量中从已知高程点A、B、C出发得O点的三个 高程观测值Hi及各水准路线的长度Li,求O点高程的最或然值Ho及其中误差M 本章小结: 1.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⑴ 仪器的原因 ⑵人的原因 ⑶ 外界环境的影响 2.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⑴ 系统误差 ----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⑵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为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⑶ 误差的处理原则 系统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显著,应尽可能地加以改正、抵消或削弱。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