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台湾闽南语囡仔歌在闽南语教学上之运用.doc

发布:2018-02-28约1.22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台灣閩南語囡仔歌」在閩南語教學上之運用 ─以台中市閩南語補充教材「大墩个囡仔歌」之編寫為例 樹義國小/陳麗娟 曾娉妍 力行國小/吳梨華 大仁國小/陳惠玉 摘  要 隨著時代的更迭,鄉土語言被大力提倡,九十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鄉土語言教學正式與國語文教學、英語教學成為語文領域不可或缺的一環。 鄉土語言受到了廣泛的重視,而九年一貫課程也凸顯了鄉土語言的重要,極具鄉土情懷的囡仔歌逐漸又受到人們的關注,為了保存文化的遺產,我們應該積極地去做好這個文化傳承的工作,以喚起生於斯長於斯的下一代疼惜和關懷鄉土的情懷。「大墩个囡仔歌」之教材編寫基於此理念,想透過囡仔歌的蒐集、整理、彙編,盼望激盪出更多的迴響,同時更懂得珍藏、創發、乃至於流傳。 本研究乃嘗試將閩南語囡仔歌的韻文內容與聲律之美運用於九年一貫課程閩南語教學之中,以語文活動之編寫為主軸,並進行相關領域的統整教材編寫和網站建置。藉由資料蒐集、討論、回饋、分享、與自我反省等方式進行行動研究,且輔以專家學者指導評鑑以資檢討修正,並擬於教材編寫完畢後舉辦教師研習活動,安排教師做教學活動設計實作,蒐集教師回饋,做為「閩南語囡仔歌」運用在閩南語教學實務之參考。 關鍵字:九年一貫課程、閩南語、囡仔歌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 兒童唸誦的歌謠叫兒歌,也有人稱「童謠」,閩南語叫做「囡仔歌」(或囡仔詩),是孩子最早接觸的文學作品,它可視為孩童嬉戲的玩具,也是孩童內心純真的歌唱,而由歷史溯源的角度來看,我們說閩南語囡仔歌伴隨著台灣一代又一代的兒童成長,並不為過。 自荷蘭人據台開始,直到中央政府撤退來台,台灣島上始終是以閩南人居多,早期也因為閩南語的生活應用和教學,閩南語傳統囡仔歌得以流傳和普及。然而在民國四十年代始,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明令規定各級學校不得以閩南語教學,當時如果在校內公開場合使用閩南語會受到處罰,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之後隨著時代的更迭,鄉土語言教材被大力提倡,其主要的舉措包括: (一尊重這片土地上的各種母語。 91) 自此鄉土語言漸漸受到了廣泛的重視,而九年一貫課程也凸顯了鄉土語言的重要,囡仔歌逐漸又受到人們的關注,由於囡仔歌是口傳相傳的作品,你增一句,我減一句,囡仔歌的內容或有不相同、不一致,卻也賦與它更多彩的生命力,為兒童平添了無數的情趣和歡樂。為了避免囡仔歌在歲月的洪流中逝去,更為了保存文化的遺產,我們更應該積極地去做好這個文化傳承的工作,以喚起生於斯長於斯的下一代疼惜和關懷鄉土的情懷。「大墩个囡仔歌」基於此理念,透過囡仔歌的蒐集、整理、彙編,我們盼望激盪出更多的迴響,同時更懂得珍藏、創發、乃至於流傳。 二、研究目的 為了更加落實鄉土語言的教學,以及培養兒童們學習鄉土語言的興趣,我們希望在實施鄉土語言教學時,能朝向生活化、本土化、趣味化的方向去努力,好讓每個學童皆能快樂、活潑地學,同時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樂於開口說。而囡仔歌押韻、富節奏感等特性,娛樂兒童之餘,也可培養兒童對文學的興趣,更可以藉此學習語言。本研究乃嘗試將閩南語囡仔歌的韻文內容與聲律之美運用於九年一貫課程閩南語教學之中,以語文活動之編寫為主軸,並進行相關領域的統整教材編寫和網站建置。藉由資料蒐集、討論、回饋、分享、與自我反省等方式進行行動研究,且輔以專家學者指導評鑑以資檢討修正,並擬於教材編寫完畢後舉辦教師研習活動,安排教師做教學活動設計實作,蒐集教師回饋,做為「閩南語囡仔歌」運用在閩南語教學實務之參考。現將本研究之目的分述如下: (一) 透過傳唱「閩南語囝仔歌」來傳承台灣的語言、特色和文化的內涵。 顏福南(民92)提到,文化也是一種生活,能表現出族群生活經驗的特質。每一個族群都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些方式就是文化的表徵,包括宗教、藝術、法律、風俗習慣、歌謠。因此人類的思考、行為模式、價值取向都起源於生活經驗;所以文化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族群認同。所謂「台灣文化」,就是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生活經驗的累積,包括歌謠都是智慧的結晶和經驗的傳承。 (二)語文教學一般說來可以分三個層面來思考:語文的工具性(溝通)、文學性(美感)、文化性(內涵價值)。由於語文具有這三個層面的特質,使得語文得以(也是必須)跨學科來進行教與學。就此觀點來說,語文課程的設計很容易符合此次所強調的統整精神。()貳、文獻探討 一、九年一貫課程 教育部民9092,趙家誌) 二、台灣閩南語囡仔歌在閩南語教學上的運用 (一) 囡仔歌的定義 城淑賢(民91)指出,囡仔歌是給囡仔聽、給囡仔唸,有押韻的語言藝術。台灣閩南語囡仔歌就是源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兒童邊玩邊唱的閩南語歌謠,兒童充滿天真幻想,有的是有趣的生活篇章,有的是富含知識,有的是無邊無際的幻想;上至天文、地理、歷史,下至生活、民俗、語言,都是囡仔歌的創作題材。又如朱介凡先生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