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三维目标实现的整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三维目标实现的整合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找到两者之间有效的契合点,以提高教学的效益,更值得我们去思考。我积极探索学科整合的内在规律,着力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整合,让信息技术为实现三维目标服务,数学课的三维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包括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教学要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结合本课的内容,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有知识生成的过程,就有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我运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实现的整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针对知识的传授我应用息技术巧设情境点击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并巧妙恰当地呈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目标,点击兴奋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如以“平移”概念为例先通过FIAS或幻灯片展示一些平时常见平移现象可设计展翅飞翔的蝴蝶动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形象生动,学生较容易理解平移这一个概念。让学生将自己的认识用比较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同时数学中的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给概念下定义?通过这一思考过程,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会有全面的认识,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产生是朴素的,我也能创造数学知识”的感受。
再如:在教《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我就做了一个演示课件,从网上和一些教学光盘搜寻到许多精彩、漂亮的图案让学生欣赏:有卡通、建筑、商标、道路、风景名胜;有体育器材、球类、服装、家庭用品;还有七巧板、几何体、优美的数学曲线等,琳琅满目,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给点燃了起来。
二、过程与方法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其他目标达成的媒介。显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没有全面、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他们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吗?他们能有效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吗?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因此,我注重“过程与方法”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用信息技术展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并重视过程教学,强调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数学知识的体验,其意义自然十分重大。
具体是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Z+Z”智能教学平台里,对各种正多面体直接用鼠标一点便可以画出来,你还可以进行操作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