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秋季版)甘肃省武威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第2框 青春萌动说课稿 新人教版[001].docx

发布:2025-03-21约2.2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年秋季版)甘肃省武威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第2框青春萌动说课稿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为“(2024年秋季版)甘肃省武威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第2框青春萌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体验青春萌动的情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增强自我意识,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点,如身体发育、情绪波动等。

-认识到青春萌动是正常现象,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学习如何通过健康的方式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2.教学难点:

-学生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认知可能存在误解,难以接受。

-如何引导学生正视并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避免产生自卑或焦虑情绪。

-学生在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时,可能缺乏恰当的界限和自我保护意识。例如,讲解如何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与恋爱关系,避免早恋等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

-软件资源:道德与法治教学软件、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相关的PPT或视频资料

-信息化资源:在线教育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境模拟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青春期的漫画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萌动的兴趣和思考。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身体发育的初步变化,引导学生回顾已有认知。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点,如身体发育、情绪波动、心理需求等。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学生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青春萌动的现象。

3.互动探究(约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青春期的各种情境,如处理异性关系、应对考试压力等,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等,巩固对青春期知识的理解。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面对青春期的挑战,学会自我调节和成长。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青春期的感悟或成长经历的文章,要求真实、积极向上。

-鼓励学生回家与家长分享课堂内容,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

7.教学活动延伸

-安排课外阅读,推荐关于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书籍或文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讲座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8.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注:以上时间为大致估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手册:提供青春期生理变化的专业介绍,包括身体发育、性征出现等。

-青春期心理发展研究报告:收集整理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帮助学生了解心理成长规律。

-青春期人际交往案例分析:收集不同年龄段的青春期人际交往案例,分析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提供一系列关于青春期心理健康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心理调适的方法。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手册,了解身体发育的常识,减少对生理变化的恐慌。

-引导学生阅读青春期心理发展研究报告,培养对心理变化的科学认知,增强心理韧性。

-组织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案例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学生观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视频,学习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心理自我保护意识。

-建议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与专业人士交流,获取更专业的指导。

-建议学生与家长、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感受,寻求帮助和支持。

-建议学生通过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