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章 第一节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地区出生率较高
B.图示地区死亡率最高的是西藏
C.图示地区每年净增长人口最多的是上海
D.上海、北京、江苏已经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上海市的出生率比北京高,但是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根本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环境污染严重
C.生活医疗水平高 D.文化教育水平高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出生率较低;根据死亡率等于出生率减去自然增长率可知,图示地区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人口自然净增长等于人口总数乘以自然增长率,所以C选项无法判断;上海、北京、江苏三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都在1%以下,所以可以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即已经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由此可以判断该地老龄化现象严重。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其他年龄段要高,从而导致其人口整体死亡率也偏高,最终造成上海市的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
答案:1.D 2.A
下图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从“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4.根据2000~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这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结果。第4题,从图中可知2000~2010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老龄化现象明显,故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答案:3.D 4.C
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5~6题。
年份
总人口/万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例/%
家庭人口规模/人
1964
4 452.21
3.37
14.83
4.09
1982
6 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 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 438.07
8.76
41.49
3.23
2010
7 966.24
9.94
45.86
3.18
5.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省在1964~2010年期间( )
A.家庭户数呈减少势头
B.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农村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6.解决该省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最可行的是( )
A.鼓励生育
B.推迟退休年龄
C.接纳外来移民
D.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解析: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升高且在2000年后超过7%,故养老负担加重。第6题,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是解决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切实可行的对策。
答案:5.C 6.D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
B.2034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
C.2005~2034年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8.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状态
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
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解析:第7题,我国仍要维持人口的低出生率水平;老龄化问题越严重,劳动力越短缺;图中反映的中心问题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第8题,上述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建国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等;建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下降。
答案:7.D 8.A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下表资料完成9~10题。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22.89%
70.15%
6.96%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
16.60%
74.53%
8.87%
9.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