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章 第二节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人教版).doc

发布:2018-04-21约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广东高考)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解析:第1题,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迁出率都呈波动变化,A、B、C项错误,但迁入率一直高于迁出率,故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一直远远高于迁出率,应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符合条件。 答案:1.D 2.A 3.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省区平均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读图,两省区人口流动的趋向是(  ) ①甲省区人口稀疏,为净流入区 ②甲省区劳动力富裕,为净流出区 ③乙省区人口稠密,为净流出区 ④乙省区劳动力短缺,为净流入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甲为贵州省,乙为江苏省。甲省经济落后、劳动力充足,人口流出;乙省经济发达、劳动力短缺,人口流入。 答案:D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 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②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③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④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过高 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④ D.①③ 解析:第4题,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原因为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并非是自然环境的改善;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仍以自然增长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合题干中的年均增长率为0.57%可知:我国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第5题,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与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直接相关。 答案:4.D 5.C   下表是“2005年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6~7题。 年龄/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0.514 2.014 1.468 0.494 0.176 女性人口/万人 0.384 4.710 1.163 0.401 0.178 6.表中所示迁入人口比重大的是(  ) A.男性青壮年 B.女性青壮年 C.男性儿童 D.女性中老年 7.由表可知,该市规模突出的产业可能是(  ) A.第三产业、轻工业 B.高新产业、重工业 C.重工业、第三产业 D.轻工业、高新产业 解析:第6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就性别而言,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就年龄结构而言,15~44岁的青壮年人口占了绝对优势。第7题,由上题可知,迁入人口中女性劳动力多于男性劳动力,女性劳动力最有可能从事轻工业和第三产业;高新产业对劳动力知识和素质的要求较高,而重工业则需要大量的男性劳动力。 答案:6.B 7.A 读“美国(本土)和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 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8题,二战后,美国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与东北部工业吸引无关;美国的南北战争发生在二战以前,与二战后人口迁移无关。第9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向东部比向西部迁移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此前的50~80年代中期多。 答案:8.B 9.C 读“我国200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回答10~12题。 1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