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节课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及组成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
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地理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性思维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地理审美:通过欣赏自然地理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缺乏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深入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2.能力层面: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力。
3.素质方面:学生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缺乏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习惯,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较为表面。
4.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较为零散,缺乏整体性观念,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形成系统、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在线地理教育资源
4.教学手段:PPT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新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习过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1.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课文内容。
2.在阅读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a.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是什么?
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是什么?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3.阅读完毕后,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与探讨
1.现在,我们来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请大家看课本第95页,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2.接下来,我们来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整体性指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空间上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连续的地理空间。
b.时间上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时间上相互制约,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地理过程。
c.功能上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功能上相互依存,共同维持地理环境的稳定。
3.现在,我们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大家看课本第96页的图5-1,这是一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a.大气:大气对地表温度、水分、生物等要素有重要影响。例如,大气中的水汽可以凝结成云雾,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b.水: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它参与地表形态、生物、土壤等要素的形成和变化。
c.岩石:岩石是地表的基础,它为生物提供生活空间,影响土壤的形成。
d.生物:生物对地表环境有重要影响,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大气成分,动物通过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e.土壤:土壤是连接大气、水、岩石和生物的纽带,它为生物提供生活空间,影响地表形态和水文过程。
4.现在,我们来探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