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八课 与电脑键盘交朋友说课稿 川教版.docx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八课与电脑键盘交朋友说课稿川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八课《与电脑键盘交朋友》。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电脑键盘的布局,学习正确的按键方法,掌握常用的字母、数字和符号的输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电脑键盘,为后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键盘输入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计算思维,通过键盘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键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4.增强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键盘,尊重知识产权。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三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年龄阶段。在知识层面,学生对电脑和键盘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精确性和持久性仍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
在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操作电脑时的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键盘等,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学生在使用键盘时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按键错误频繁等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键盘操作的兴趣:由于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键盘学习的兴趣。
2.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键盘操作方法,提高打字速度和准确性。
3.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键盘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提高信息素养。
4.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教师需关注学生在操作电脑时的姿势,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预防近视等健康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键盘练习软件。
2.课程平台:学校信息平台,用于发布学习资源和作业。
3.信息化资源:键盘操作教学视频、键盘布局图、打字练习软件。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键盘模型、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电脑键盘有哪些部分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了解。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脑基本知识,如电脑的组成部分和作用。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电脑键盘的布局,包括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和功能键的位置和功能。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屏幕展示,指出每个键的具体位置和对应的字母、数字或符号。
-互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按键,以及如何快速找到想要输入的字符。
3.学生活动(约10分钟)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发放实物键盘模型,让学生模仿正确的按键姿势进行练习。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和操作方法。
4.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键盘操作比赛,每组轮流练习,其他组学生观察并给出评价。
-教师指导: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按键姿势和键盘布局的重要性。
-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作业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使用键盘输入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句子。
-作业要求:强调作业的完成时间和质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7.拓展活动(约10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提出一个与键盘操作相关的小问题,如“如何快速输入大写字母?”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讲解相关技巧。
8.课堂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等。
-学生反馈:学生填写课堂反馈表,对教学过程和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
9.教学延伸(约5分钟)
-教师延伸:教师提出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趣味问题,如“如何用键盘制作简单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电脑键盘的历史:介绍电脑键盘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打字机键盘到现代电脑键盘的演变,让学生了解键盘的起源和发展。
-键盘布局的多样性: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键盘布局差异,如美式键盘、英式键盘等,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的键盘布局。
-输入法的学习:介绍几种常见的输入法,如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输入方式。
-键盘快捷键:介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