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折纸》(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docx
《趣味折纸》(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趣味折纸》(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趣味折纸》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折纸作品的制作。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到的剪纸、粘贴等手工艺知识相关联,通过折纸的实践操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本节课的折纸作品制作与数学课中的几何图形知识有关,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学生将通过折纸活动,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制作具有美感的折纸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包括对折、角折、鱼尾折等。
②学生能够按照步骤完成指定的折纸作品,如制作一只纸鹤或一朵纸花。
2.教学难点:
①在复杂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空间想象力,将平面纸张折叠成三维立体形状。
②学生需要耐心和细致地完成每一个折叠步骤,确保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③在尝试创新折纸作品时,学生可能遇到技巧上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这些挑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纸张撕裂或折痕不均匀等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处理这些问题,保证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直尺、折纸专用工具。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折纸教学视频、在线折纸教程、图片库。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示范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竞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精美的折纸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折纸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折纸。”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到的剪纸、粘贴等手工艺知识,提醒学生这些技能在折纸制作中同样重要。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折纸的基本技巧,如对折、角折、鱼尾折等,并展示每个步骤的图片或实物。
-举例说明:通过制作简单的折纸作品,如纸鹤、纸船等,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互动探究:分组让学生尝试模仿教师的示范,在操作过程中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折纸作品,如纸花、纸盒等。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品。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折纸技巧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创作更多具有创意的折纸作品。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一种新的折纸作品,并拍照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与其他同学分享。
6.课后拓展(约5分钟):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查阅有关折纸的资料,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折纸艺术。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一个家庭折纸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课堂秩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折纸作品。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折纸历史与文化:介绍折纸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如日本的传统折纸艺术、中国的剪纸艺术等。
-折纸艺术大师:介绍一些著名的折纸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如谷口治郎、山本正治等,激发学生对折纸艺术的兴趣。
-折纸作品欣赏:收集不同风格、不同难度的折纸作品,如动物、植物、建筑等,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折纸技巧视频:提供一些折纸技巧的视频教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折纸技巧。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参与折纸比赛或展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水平。
-组织学生参观折纸展览或艺术馆,近距离感受折纸艺术的魅力。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折纸的书籍,如《折纸入门》、《折纸艺术》等,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折纸作品,并尝试将折纸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绘画、雕塑等。
-建议学生在家庭中开展折纸活动,与家人共同制作折纸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折纸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