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折纸》(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001].docx
《趣味折纸》(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趣味折纸》为主题,旨在激发三年级学生对折纸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基本的折纸技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折纸实践,提升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2.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折纸过程中感受线条、形状和色彩的和谐搭配。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折纸中尝试不同的设计,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折纸艺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掌握基本的折纸步骤和方法,如对折、翻折、折角等,确保折纸作品的成功。
②理解并运用对称和平衡的原理,设计出具有美感的折纸作品。
③学会观察和欣赏折纸作品,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①在折纸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致,克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折痕不直、折叠不均匀等问题。
②理解并运用复杂折纸技巧,如层叠、嵌套等,完成较为复杂的折纸作品。
③将折纸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折纸作品。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现场折纸演示,让学生直观学习折纸技巧。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折纸作品。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不同类型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折纸比赛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精美的折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折纸是怎么来的吗?”
2.学生分享自己对折纸的了解,教师简要介绍折纸的历史和特点。
3.提出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折纸,看看能不能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折纸作品。”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讲解基本的折纸步骤和方法,如对折、翻折、折角等,并现场演示。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3.教师介绍对称和平衡的原理,引导学生设计具有美感的折纸作品。
4.展示不同类型的折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设计特点。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折纸练习,教师提供多种折纸图纸供学生选择。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折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折纸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教师总结并强调折纸技巧的重要性。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折纸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教师计时并记录成绩。
3.教师点评比赛过程,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更具特色的折纸作品。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折纸技巧和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折纸,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折纸艺术。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折纸的艺术》——介绍折纸的历史、文化和技巧。
-《生活中的折纸应用》——展示折纸在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和传统艺术中的应用。
-《折纸设计手册》——包含各种折纸模型的详细步骤和设计理念。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阅读上述拓展材料,了解折纸的更多知识。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折纸模型,发挥创意,将所学技巧应用于新的作品中。
-鼓励学生收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折纸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了解折纸在不同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学生可以尝试将折纸与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索。
-鼓励学生参加折纸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可以制作折纸教学视频或手工艺品,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推广折纸文化。
3.知识点拓展:
-学习不同类型的折纸技巧,如立体折、纸雕、折纸花等。
-探究折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研究折纸在数学中的应用,如比例、对称性等。
-了解折纸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折纸与绘画、雕塑等的创作方法。
-学习如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