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身边的植物(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docx
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身边的植物》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认识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等;
2.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学习植物的基本结构,如根、茎、叶等;
4.探索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植物的用途;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身边植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提升对植物特征的识别和描述能力;
2.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亲手种植和照料植物,提升动手实践和探究学习的兴趣;
3.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规律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植物及其特征: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树木、花草等植物,例如,通过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来区分不同的植物。
-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强调根、茎、叶等不同部位的生长变化,如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理解根的作用和茎的支撑功能。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强调植物在提供氧气、食物、药物等方面的作用,举例说明如小麦、棉花等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学难点
-植物基本结构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根、茎、叶等植物器官的具体功能和相互关系,例如,为什么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教学中可以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学生可能在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时缺乏耐心和细致,难以准确记录生长过程中的细节。可以通过设置观察日记或生长曲线图,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可能难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环保行为,例如,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但缺乏实际行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校园绿化行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每位学生配备《身边的植物》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2.辅助材料:收集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以及不同植物部位的图表,用于直观展示和讲解。
3.实验器材:准备植物种子、花盆、土壤等,用于学生的种植实践;同时准备放大镜、尺子等观察工具,以便学生观察植物细节。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观察区、实验操作区,布置植物生长展示架,方便学生随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会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本节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接着,我会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我们身边的植物,探究它们的生长过程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探究常见的植物及其特征
1.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图片,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2.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并板书每种植物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阅读和确认。
3.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植物特征和用途,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三、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1.我会播放一段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关键的生长阶段。
2.视频结束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生长过程,并讨论每个阶段的特点。
3.接着,我会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相关内容,阅读并理解植物生长的详细过程。
四、学习植物的基本结构
1.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如植物模型或真实的植物)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
2.学生观察后,我会提问:“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呢?它们是如何帮助植物生长的?”
3.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并板书每个部位的功能,并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的解释。
五、探究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吗?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哪些来自植物?”
2.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植物在提供食物、氧气、药物等方面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阅读。
3.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家庭中使用的植物产品,如衣物、家具等,并讨论这些产品是如何从植物中获得的。
六、实践活动——种植体验
1.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分配一颗植物种子和相应的种植工具。
2.我会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种植种子,包括挖洞、放置种子、覆土等步骤。
3.学生种植后,我会要求他们定期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七、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我会邀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