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争做小小志愿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docx
第五单元争做小小志愿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五单元争做小小志愿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第五单元“争做小小志愿者”,来源于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教材。本节课将围绕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小志愿者展开,内容包括志愿者的定义、志愿者的职责、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运用已掌握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关爱他人等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志愿服务案例,加深对志愿者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同时,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将志愿服务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服务他人和社会。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他人需求,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意识,通过关爱弱势群体,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关爱他人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参与了简单的实践活动,对志愿服务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习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学习风格:学生善于通过实例、故事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学习,喜欢参与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活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等困难。此外,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任务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每位学生将配备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传递。
2.辅助材料:准备与志愿服务相关的视频案例、图片资料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流程图,以直观展示志愿服务的实际场景。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故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必要的讨论工具,如白板、记号笔等,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一段关于志愿服务的短片开启课堂,引发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兴趣和思考。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志愿者吗?你们有没有见过或者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争做小小志愿者”。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利用教材内容,首先解释志愿者的定义、志愿者的职责以及志愿服务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的种类和形式。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名小小志愿者,并分享一些志愿服务的技巧和方法。最后,教师总结志愿服务的精神和价值观,强调志愿服务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志愿服务的场景,讨论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学生需要在计划中包括志愿服务的目标、对象、活动内容、所需材料以及预期效果。完成后,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计划,其他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志愿服务的核心精神,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同时,教师总结学生在巩固练习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意给予肯定。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与家人讨论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并选择一个周末参与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学生需要在下周的课堂上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从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志愿服务手册》:介绍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实践案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志愿服务。
-《身边的志愿者》:收录了不同领域的志愿者故事,展示志愿服务的多样性和影响力。
-《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提供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帮助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看志愿服务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志愿者之路》、《益起前行》等,了解志愿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