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pdf

发布:2025-03-11约1.43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一、概述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

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在我国

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

制剂等)。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基于病史、起病特点及病情进展速度,肝衰竭可分为四

类:急性肝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liverfailure,SALF)、慢加急性(亚

急性)肝衰竭[acute(sub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或S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liver

[1]

failure,CLF)。目前国内缺乏关于肝衰竭年发病率的研究,王福生院士一项关于3916例肝衰竭患者

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ALF占2.91%,SALF占9.53%,ACLF占87.6%[2]。

肝衰竭属中医学“急黄”“瘟黄”等范畴,《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急黄候》中记载“脾胃有热,

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基本病机为湿热毒邪

互结交蒸于脾胃,熏蒸肝胆,肝胆疏泄失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在发病过程中可出现“鼓胀”“血

证”及“肝厥”等,病位在肝胆,连及脾肾,病机上多属正虚邪实[3,4]。

二、临床特点

(一)主要症状

不同类型和分期的肝衰竭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等。

1、一般症状:全身乏力明显,进行性加重,精神萎靡、嗜睡,体重减轻。

2、消化道症状:食欲缺乏甚至厌食,频繁恶心、呕吐、呃逆,进行性腹胀、腹泻。

3、典型表现:(1)目黄、身黄、小便黄等黄疸症状;(2)腹胀、腹痛、腹部膨隆、移动音阳性

等腹水症状;(3)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出血点及鼻衄等凝血功能障碍症状;(4)精神错乱、

嗜睡、昏睡,甚至出现昏迷等肝性脑病症状;(5)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等肝肾综合征症状。

4、伴随症状:肝衰竭严重时还会有严重的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肝肺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

相关症状。

(二)辅助检查

肝功能:谷丙转移酶(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大幅升高;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降

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胆碱酯酶水平下降;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A)≤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5;

肾功能:血肌酐和/或血尿素氮升高;

血常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常存在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血氨:血浆氨升高;

病因筛查:病毒标志物检测(甲、乙、丙、丁、戊肝病毒血清学标记物)、免疫学检测、代谢性

疾病蛋白检测等;

影像:腹部超声、腹部CT或MRI判断肝脏基础、门脉以及腹水情况。

三、诊断

[1]

(一)疾病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

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定。

1.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II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IV级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1)极度

乏力,并伴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TBil≥10×正

常值上限(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3)有出血倾向,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

他原因;(4)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2~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1)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2)黄疸迅速加

深,血清TBil≥10×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3)伴或不伴肝性脑病;(4)有出血表现,PTA≤

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

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