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docx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第三章《分数乘法》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部分展开教学:
1.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概念。
2.学习运用分数乘法求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3.通过例题和练习题,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求出它们之间的差距。
-将差距转化为百分比,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百分比。
-运用分数乘法计算实际问题中的百分比。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以下数学核心素养:
1.数感与符号意识:通过比较和计算百分比,增强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的感知,以及运用符号表示数学关系的能力。
2.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训练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理解百分比计算背后的数学原理,形成合理的解题思路。
3.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百分比计算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的能力。
4.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够自主分析、计划解决方案,并通过计算得到结果,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当前六年级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分数运算和百分比概念,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知识层面,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运算,但对于复杂的分数问题解决能力尚有待提高。以下是对学生的具体学情分析:
1.知识层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分数和百分比的基本概念,但可能对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来加强理解和应用。
2.能力层面: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需要引导他们如何将问题抽象化、数学化。
3.素质层面: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正在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条理性。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但有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互动和提问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课程学习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有较高的兴趣,但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解决,可能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清晰的讲解,介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解并掌握解题步骤。
3.练习巩固法: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使用PPT展示关键概念和步骤,增强视觉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教学软件应用:利用数学教学软件进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网络资源:引入网络资源,提供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比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那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请大家先回想一下,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学过哪些与分数和百分比相关的内容?
2.很好,你们提到了分数的基本运算,还有百分比的概念。那么,如果我们要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
1.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含义。假设有两个数,A和B,我们要计算A比B多百分之几。这里的“百分之几”实际上就是A相对于B增长的比例。
2.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讲解。比如,我们有一家店铺,去年的营业额是10万元,今年的营业额是12万元。我们要计算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多了多少百分之几。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找出今年比去年多出的部分,也就是12万元减去10万元,等于2万元。然后,我们将这个增长的部分除以去年的营业额,也就是2万元除以10万元,得到0.2。
4.这个0.2实际上就是一个分数,表示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增长了20%。我们将这个分数转换成百分比,就是20%。这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与练习
1.现在,我想请大家尝试解决一个问题。假设小明的身高是1.5米,小红的身高是1.4米,我们要计算小明的身高比小红高多少百分之几。
2.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