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第三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九年级
3.授课时间:待定
4.教学时数:2课时
本节课以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为教学内容,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程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深入解读文本,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感、语言和思想内容的敏锐洞察力;锻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增强学生的文学创造力,鼓励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写作,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学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难点:
1.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形象。
2.将课文中的文学元素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针对文学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识别和归纳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探讨其作用和效果。
2.对于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理解,采用情感体验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3.针对复杂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明确人物性格特点,进而深入理解课文。
4.鼓励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分享自己的感悟,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相关课文内容的背景资料、作者简介、文学鉴赏视频片段,以及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和图表。
3.教学工具:准备电子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多媒体资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划分讨论区域,准备必要的书写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课文朗读视频、背景资料文档,明确要求学生预习时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设计预习问题:如“课文中使用了哪些比喻手法?”,“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哪些?”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反馈功能,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课文和辅助材料,做好笔记。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通过平台提交给教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的有效传递和互动。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解知识点:针对重点修辞手法和难点人物形象分析,进行详细讲解,并举例说明。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特定段落,探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共同分析课文内容。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难点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巩固修辞手法和人物分析的写作练习,如创作一段以课文人物为主角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文学鉴赏文章和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具体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额外的学习和探索。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升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