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第六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六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六单元》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九年级(3)班
3.授课时间:2025年4月15日
4.教学时数:2课时
本节课以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为教学内容,围绕单元主题“人物描写”,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审美鉴赏能力。课程将紧密结合课本,注重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经典人物描写,学生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性格;提升审美情趣,鉴赏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同时,通过学习与人物描写相关的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例如,在课文《孔乙己》中,鲁迅先生通过孔乙己的外貌、言行和周围人的反应,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和模仿的。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对课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分析,理解人物的内在性格。例如,在《范进中举》中,范进的喜极而疯表现了他对功名的极度渴望,这是学生需要深入分析的。
-学习人物描写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人物描写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的形象变化对故事情节产生了重要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象征手法:在人物描写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例如,《药》中的红伞是人物悲喜交加心情的象征,学生需要理解这种深层含义。
-突破人物描写的一般性:学生容易陷入一般化的描写,难以做到生动、具体、有深度。例如,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
-跨文化背景的理解:一些课文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可能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故乡》中的乡土文化,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其内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补充。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确保每位学生配备完整。
2.辅助材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并准备人物描写的视频案例,以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划分小组讨论区域,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组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人物描写片段,引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提问:“这些描写为什么让人印象深刻?”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并简要讨论这些方法在previousworks中的应用。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包括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人物描写案例,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形象,说明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取一个课文中的角色,讨论并分析该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这些特点的。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一段人物描写,可以是课文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想象的人物。
-教师指导: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写作给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并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一篇人物描写的小作文,要求描写细腻、生动,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特点。
-提醒学生注意写作的格式和规范,以及在下次课堂上分享和讨论的准备。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互动探究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文学作品拓展: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描写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在人物塑造上的独特风格和技巧。
-写作技巧拓展:介绍一些著名的文学理论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