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docx
第二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通过阅读《荷塘月色》、《春》等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悟,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结合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理解和表达自然情感的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增进学生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认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课文《荷塘月色》中“月色”与“荷塘”的交融之美,把握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
②领悟《春》中春天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颂。
2.教学难点,
①深入分析作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其深层含义。
②理解《春》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春天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③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赞美,提高写作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
-课程平台: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网络教育资源平台
-信息化资源:课文音频、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朗读示范、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请举例说明你们曾经见过的美丽的自然景象。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它给予我们无尽的灵感。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荷塘月色》和《春》这两篇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之美。
二、新课讲授
1.阅读导入
-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荷塘月色》和《春》两篇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学生朗读,老师点评并指导。
2.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提问:《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描绘展现了荷塘月色的美丽?
-学生回答:荷叶、荷花、月光、微风等。
-老师总结:作者通过描绘荷塘月色中的自然景物,展现了其宁静、优美、神秘的氛围。
3.分析课文结构
-老师提问:《荷塘月色》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总分总结构。
-老师总结:文章以荷塘月色为总述,分述了荷塘、月光、微风等景物,最后以荷塘月色的整体印象收尾。
4.体会作者情感
-老师提问:在《荷塘月色》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等。
-老师总结:作者通过描绘荷塘月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比较阅读
-老师提问:《荷塘月色》和《春》在描写自然美景方面有哪些异同?
-学生回答:两篇文章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荷塘月色》更侧重于夜晚的景色,而《春》则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老师总结:两篇文章在描写自然美景方面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季节特点和情感。
6.学习写作技巧
-老师提问:在《荷塘月色》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学生回答:象征、对比、比喻等。
-老师总结: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情感,通过对比展现了景物特点,运用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7.小组讨论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认为《荷塘月色》中的“月色”有什么象征意义?
2.《春》中春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8.学生展示
-学生代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布置以下练习题:
1.仿写一段描写自然美景的句子。
2.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2.学生完成练习,老师批改并讲解。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然美景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
1.朗读《荷塘月色》和《春》两篇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2.选取一篇自然美景的课文,分析其象征意义和写作技巧。
3.撰写一篇描写家乡美景的作文。
知识点梳理
1.**自然景物的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节的刻画,如荷塘中的荷叶、荷花、月光、微风等,展现景物的具体形象。
-象征手法:运用自然景物象征某种抽象的情感或意义,如“荷塘月色”象征宁静、优美、神秘。
-比喻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其他事物相比较,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2.**文章结构分析**:
-总分总结构:《荷塘月色》以荷塘月色为总述,分述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