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
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选取了多篇与家国相关的散文、诗歌,旨在培养学生对家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家庭、家乡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歌颂,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但自我控制能力尚需提高。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对家国情怀主题的文章有较强的兴趣,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有待加强。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家庭、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国家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较为有限。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缺乏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在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课堂纪律的遵守也存在问题。这些因素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加强课堂管理和纪律教育。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家国情怀主题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与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家国情怀的体现,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2.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课外阅读推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教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国情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随后,播放一段关于家国情怀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家国情怀的力量。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1)讲解课文背景及作者介绍
详细内容: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及其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态度。
(2)分析课文结构及写作手法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对比等,并讲解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理解课文,如课文中的亲情、家庭观念、民族精神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用时15分钟)
3.实践活动
(1)角色扮演
详细内容: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人物的情感,进一步理解课文。
(2)绘制思维导图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绘制课文《背影》的思维导图,梳理课文脉络,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3)撰写读书笔记
详细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撰写一篇关于家国情怀的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用时1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课文中的亲情观念
举例回答: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经历,讨论课文中的父子亲情、母子亲情等,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亲情体验。
(2)探讨课文中的民族精神
举例回答:学生可以从课文中的爱国情怀、民族自尊心等方面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3)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举例回答:学生可以从课文中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角度,探讨课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如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文学作品:《背影》之外,可以拓展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以及其他描写家国情怀的文学作品,如鲁迅的《故乡》、冰心的《寄小读者》等。
(2)历史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资料,如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朱自清生活的时代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3)影视作品: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如《我的父亲母亲》、《南京!南京!》等,通过视听感受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2.拓展建议:
(1)阅读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背影》的原文,并结合课后注释进行深入理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