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耒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800
【摘 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肾囊肿患者采用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间接诊的患肾囊肿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30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包含30例患者,施行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方案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研究组中无一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治疗,术中均未发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肾囊肿患者采用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肾囊肿;腹膜后;腹腔镜;临床疗效
肾囊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是指出现在机体肾脏内部的一种囊性肿块,单纯肾囊肿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只有在肾囊肿压迫造成尿路梗阻或血管闭塞时方可产生对应的临床症状[1]。近年来,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在肾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分析该术式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接诊的患肾囊肿的60例患者,对其中的30例患者施行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方案治疗,并与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临床效果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间接诊的患肾囊肿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1)均经CT、B超及IVP等检查明确诊断[2];(2)入院后检查肝肾功能均无异常;(3)均无相关手术禁忌症;(4)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5)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最低年龄39岁,最高年龄66岁,平均(46.18plusmn;9.57)岁;右侧囊肿16例,左侧囊肿14例。研究组包含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最低年龄40岁,最高年龄68岁,平均(46.67plusmn;10.48)岁;右侧囊肿17例,左侧囊肿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囊肿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术式
研究组患者行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方案治疗,具体包括:给予全身麻醉,体位取健侧卧位并垫高,使腰桥上抬,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在患者腋后线第12肋缘下作一斜切口,长约15.0mm,血管钳钝性分离肌层至腹膜后腔,伸入手指初步分离腹膜后腔,再将自制球囊置入腹腔后间隙,注入600ml气体,以使腹膜后间隙充分扩张。在示指引导下,分别在腋前线肋缘下方与腋中线髂嵴上方放入直径为5.0mm、10.0mm套管,腋后线第12肋缘下切口处置入第三个套管,缝合切口以防漏气,充气后,直视下打开肾周筋膜及肾周脂肪囊,充分暴露肾囊肿,再将囊壁剪开,把其中的囊液吸净,于肾实质相距3.0~5.0mm部位将囊壁切除,将气腹压力降至3mmHg,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常规留置引流管,退出套管,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将切除的囊壁组织送检。
1.2.2 对照组术式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术式治疗,具体包括:给予全身麻醉,体位取健侧卧位并垫高,使腰桥上抬,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取12肋下斜切口,长约12cm,切开腰部各肌层,进入腹膜后腔,将肾周筋膜、肾周脂肪囊切开,直视下充分暴露肾囊肿,再将囊壁剪开,把其中的囊液吸净,于肾实质相距3.0~5.0mm部位将囊壁切除,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将腹膜后引流管置入,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将切除的囊壁组织送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以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详细记录后,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通过x2检验法分析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通过t检验法分析计量资料,以( )为单位,(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研究组中无一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治疗,术中均未发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