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奇妙的组合 ▏人美版(北京) (1).pdf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奇妙的组合》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
学科美术学段三年级五授课时间
教材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出版日期:2014年7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美术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培养中提出: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
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当今社会的竞
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通过美术学习能鼓励人们运
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动手创造和实践。
2.理论依据
本课教育理论依据主要来自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
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
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
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尽可能为学
生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又具有引发思,考解决问题的相关材料,使学生在分析和探究
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奇妙的组合》一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是美术第三学段“造型
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本课与本册的第3课《细致的描绘》、第17课《蔬果白描》共
同组成了线造型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用线造型的能力,本课在《细致的描绘》一课的
基础上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将写生或记忆的形象进行巧妙组合,改变人们对事物固有的思
维习惯,呈现出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创作出新颖、有趣、独特的作品,发展学生的构思
与创作能力。
《奇妙的组合》一课编入了俄国著名画家马列维奇的作品《莫斯科的英国人》,这幅
画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艺术家试图用作品改变人们对事物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发现大师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们借用一些已知的形象进行巧妙地组合,创作出一个神奇、有趣与众不同的作品。为学
生今后学习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领域,打下创意组合的一些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在用线造型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准确地用线概括事物基本特征的能力。
经过前一课《细致的描绘》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线条的疏密排列对物象进行描
绘,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的主次关系。
二年级《我的梦》一课中,学生就已经接触过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我和我的村
庄》,学习到夏加尔用立体主义分解法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恋之情,已经对具体的形象
以反逻辑方式出现有过初步的认识。在本册《美术家达利》一课中,学生又欣赏过报纸
水粉画《梅·维斯特的脸》,了解到画家达利将公寓与肖像结合,把生活中的绘画、时钟、
沙发、窗帘等联想成脸部五官造型。为本课中大师的作品所表现出的超常规构思奠定了
理解基础。
教学方式及手段: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实践探究、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进行小组讨论、互动、探究等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