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ppt

发布:2025-04-02约3.3千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清明是哪一天?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的节日情景?清明是每年的公历4月4日或5日。这首古诗描写了诗人在清明雨时孤身行路的景象。初读古诗语文百宝箱清明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内,公历4月4日或5日。民间习俗于这一天扫墓,以祭祀祖先,悼念亡人。亦在此日祭扫革命烈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意: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品读古诗“纷纷”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纷纷”写出了雨丝又细又密的特点。让我想到了“细雨如丝”“牛毛细雨”“细雨蒙蒙”等词语。品读古诗赏析:这两句诗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些上坟祭扫的人的心情。“断魂”说明“路上行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哀伤。品读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意: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品读古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的是谁?“借问酒家何处有”的是“路上行人”。品读古诗你能想象出行人向牧童问话时的情景吗?品读古诗行人问道:“放牛娃,请问附近可有酒家?”牧童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用手指了指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远远地就能看见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庄,有酒旗正迎风招展,似乎在说:“我这里有美酒,可以消除忧愁和烦恼。”赏析:这两句诗写了“断魂”的行人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因为他想歇歇脚,避避雨,顺便小饮几杯酒,暖暖身子,也借酒浇愁,暂时除去心中的烦忧。品读古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纷纷欲断魂触景伤怀失魂落魄借酒浇愁结构梳理清明问酒家杏花村借酒浇愁《清明》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课堂小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第3课时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多表达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和闲居生活中的萧散情趣,喜欢刻画宁静幽美的境界。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瞑》《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作者简介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初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xiōnɡ初读古诗bèiwéizhūyú我会写初读古诗兄独异佳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的节日情景?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首古诗描写了诗人客居他乡,想象着家乡的亲人们在重阳节身佩茱萸登高望远的景象。初读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意:(我)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品读古诗赏析:“异乡”指的是他乡,“异乡”和“异客”两个词语突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倍”的意思是“加倍、更加”,表达出他平日对家乡也是念念不忘的,只是在重阳佳节,加倍地思念亲人。品读古诗你从诗句中的“独”和“异”体会到了什么?“独”指出了诗人孤身一人客居异乡,内心非常孤独与寂寞。两个“异”字更加深了这种孤独之感,虽然身处热闹繁华的长安,可是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这份热闹与繁华终究不属于自己这个异乡人。品读古诗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训练目标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9古诗三首新课导入看图猜节日春节第1课时新课导入看图猜节日元宵节新课导入看图猜节日端午节重阳节新课导入看图猜节日元日[宋]王安石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王安石的诗歌,不仅数量多达1500余首,而且很有特色,自成一家。主要作品:《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等。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初读古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初读古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tús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