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教学课件.pptx
;诗中四季;诗中四季;曾几(jī):(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茶山集》中。
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得;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的意思。;诵读诗歌;一起品诗句;欣赏诗歌;梅子;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说说本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的风光。表现了诗人______的心情。;梅子黄日日晴
溪——泛山——行
绿阴黄鹂四五声;诗画同源!很多诗歌描述的就是一番自然景象的画面,很多的画看来就是一首诗。我们学习古诗时,在有感情地朗读时眼前就会出现诗歌里描述的画面,如果将眼前出现的画面画下来,再读诗歌就很快理解了,这种方法就??做古诗配画。
运用:比如《绝句》这首诗,春天阳光暖洋洋地照着大地,花草的香味随着春风吹过来。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用嘴巴衔着湿润的泥巴在造窩,温暖的沙子上鸳鸯成双成对的睡着晒太阳。如果将这样一幅画面画下来,人们就会随口吟诵出这首诗歌。;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后两句。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本课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