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学弈 3教案 北师大版-1.doc

发布:2019-12-07约6.4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学弈 3教案 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学生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古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句,学生填空: (1)天时不如地利,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富贵不能淫, , ,此之谓大丈夫。 (4)不以规矩, (5)恻隐之心, 。 (6)生于忧患, 。 2.知道这些句子都出自何处吗?(《孟子》) 3.谁来介绍一下《孟子》? (提醒同学们预习时要留意小资料提供给大家的信息。) 4.板书:学弈。(“弈”是生字,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 二、通读古文,读懂意思: 1.说说“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 知道他们是在下什么棋吗?(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可以理解古文。) 2.自由朗读古文。 借助译文,把古文读通顺。 圈出难理解的词语,对照译文,在相应的地方做上注释或记号。 3.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你的读法和他有没有不同? 正音。 对于个别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根据古文的意思正确断句。 4.(出示已断句的古文)试着再读一读。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5.句子通顺了,谁能三言两语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指学生交流。 三、精读古文,品析悟情: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概括得都很好。不过,我们总说“一个人”“另一个人”,“这个人”“那个人”,这样称呼太笼统,能不能像以前我们学《活见鬼》一课那样,给他们起个名字? 引读:《活见鬼》 一人称为—— ,另一个人称为—— 1.学生给给第一个人起名字。 如果学生给第一个人起名叫“专心致志者”,教师接着引导他结合古文谈谈理由。 (1)出示: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这句的意思。 (评)弈秋的话声声入耳,其它的声音听而不闻,看来,这个称呼是恰如其分。 ( 3 ) 还可以怎么称呼他呢?(聚精会神者 一心一意者 全神贯注者 心无旁骜者……) 2.给另一个人起了什么名字? (1)学生交流起的名字:三心二意者、心不在焉者、心猿意马者、漫不经心者、东张西望者…… (2)如果把这些称呼送给你,你喜欢吗?为什么? (3)现在大家把这些不好的称呼都用在了第二个人身上,合适吗?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第二人的表现“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谈谈自己的理解。 (4)小结:同学们这一解释,让我感到这些名字起的真是恰如其分!正因为两人听讲时的表现大不相同,因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领悟道理: (1)启疑:那老师就不明白了,他俩都跟同一个老师学,都师从弈秋啊——“弈秋”何许人也? 出示:“弈秋,通过之善弈者也。”理解意思。 既然拜了名师,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引导学生结合二人学棋的不同表现谈自己的看法,领悟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四、拓展想象,背诵巩固。 1.小结: 古文·译文都读明白了,加点难度,讲故事。在原文的基础上,发挥点合情合理的想象力,也就是说,你得添油加醋,把故事讲得有滋有味。 先同位互说,然后全班推荐说得好的交流。 2.根据提示背诵古文。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从两个学弈者身上,再一次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板书设计: 学 羿 弗若 专心致志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