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

发布:2017-05-05约4.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明珠小学_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课程纲要 科目名称 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 适用年级 四年级上册 设计教师 周海伟 张彬 李轩 张丽 徐靖彦 宋梅 需要课时 90课时 编制时间 2015.9 教 材 分 析 (包括本册教材在本门课程和年级段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 四年级数学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在学习了整数及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几何图形、简单的统计图表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分数知识、几何图形、统计知识打基础。 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有7个单元,包括用计算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和小数的乘除法,占全册大部分内容;图形与几何领域有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领域学习平均数和分段统计,也只有1个单元,这是运用统计量进行数据分析的开始,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两个独立的综合与实践,在系统地调查活动中,获得初步的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全册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算理,能正确进行运算;学习的难点是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小数乘除法的算理。 学 情 分 析 (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及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几何图形、简单的统计图表,通过开学初的摸底交流,发现多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较好,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兴趣、习惯、方法和心理特征: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较好,学生学习热情高,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课堂实施有一定的难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学习竞争意识浓,但部分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 学习方式:年纪各班都有70多人,人数较多,以合作学习为主,采用适合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重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给每位学生表现的空间。让其在小组学习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 程 目 标 (4—6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认知和心理,课程目标30°,45°,60°,90°角;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会求平均数;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会同时对两种数量分段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不断提高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6.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 程 内 容 领域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数与代数 一、计算器 二、用字母表示数 三、运算律 1、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计算。 2、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3、探索理解运算律。 1、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计算。 2、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3、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数与代数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小数加减运算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4、名数的改写和求小数的近似数。 5、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图形与 几何 六、认识多边形 七、观察物体 6、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 7、能正确从各个方向观察组合立体图形的形状 6、三边关系的探索、画角和三角形 7、发展空间观念 数与代数 八、小数乘法 九、小数除法 8、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9、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8、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9、理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和四则混合运算中中括号的应用。 统计与 概率 十、平均数和分段统计 10、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 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复式分段统计数据。 综合与 实践 图形的密铺 消费知多少 经历调查、搜集、整理数据的调查活动,作出分析判断。 整理、分析数据,做出判断。 课 程 实 施 (含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所需的条件) (一)课程资源 1.常规资源: (1)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2)练习:课本后的“自主练习”、配套练习、《三维同步训练》等。 (3)相遇问题操作材料、角与三角形稳定性演示器、小数的意义操作材料、小数的性质操作材料等,区和学校课程资源库中的经典教学设计。 2.信息化资源:课件(自制课件,区、校课程资源库中的精品课件)。 3.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二)实施手段 1.运用“导学议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