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波动方程第五章.ppt

发布:2018-07-03约6.27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2年2月8日,北京 United Nations - Naples, Italy - March 2001 5 弹性波在多层介质中的传播 本章包括: 在粘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 地震勘探中的薄层问题 一个反射波地震道形成的物理机制 绕射波 地震波波导效应 5.1 在粘弹性介质中 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1、在粘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 粘滞性介质:弹性体受力后,不能立即达到稳定的形变状态,而是逐渐地产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也不能立即恢复,而是逐渐恢复原状。形变是时间(t)的函数,这种弹性介质称为粘滞性介质。 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作用:弹性波在粘弹性介质中传播时,由波产生的弹性能将有一部分要转化成热能而被消耗。从而使弹性波的波形和振幅发生变化,损失掉弹性波中的高频成分,振幅要按指数衰减。这种现象叫做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作用。 5.1 在粘弹性介质中 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粘滞介质中的内摩擦力称为粘滞力。通常用粘滞系数 来表示粘弹性介质的非弹性程度。 佛各特(Voiget)假设: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满足虎克定律的弹性形变; 另一部分则是与应变的时间变化率有关的粘滞应变。 因此,虎克定律在粘滞性介质中,必须增加应变的时间变化率项,称为粘滞项。有: 5.1 在粘弹性介质中 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5.1 在粘弹性介质中 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以沿x方向传播的平面纵波为例,研究在粘弹性介质中波的传播特点。设平面P波的位移位为: 只讨论x方向,故y=z=0,有: 式中: 为体变系数。代入粘滞P波方程,可解K值为: 讨论: 1)位函数振幅随传播距离呈指数衰减。称 为吸收系数。令 ,则 ,称 为衰减系数。 越大,波的振幅衰减越快。 2) 特性分析 (当 不变时,不同的频率 的影响) 当 较低时, 与 成正比,速度V与频率无关。 当 较高时, 与 成正比,速度V与频率有关,有频散现象。 地震勘探属于低频勘探。吸收使高频衰减严重,导致波形随距离的变化。 3)大地滤波作用:弹性波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实际介质就相当于一个滤波器,滤掉了高频部分而保留了低频分量,这种滤波作用称为大地滤波作用。它使得脉冲地震频谱变窄,地震波延续度增长,各波之间将会产生干涉现象降低了地震分辨率。 地层反褶积处理消除大地滤波作用或者做一些补偿。 4、吸收和扩散的相对重要性 频率较低,传播距离较近时,几何扩散的作用大于吸收作用。随着频率的升高和传播距离的增加,吸收损失增大,最终会变成导致能量损失的主要因素。 左图表明:能量既随着传播距离衰减也随频率衰减,实际地震波随频率的衰减程度,比距离造成的衰减程度高。 右图表明:振幅与多种因数有关,除了扩散和吸收,还有野外工作、处理、微曲多次波、透射波损失、绕射、三涉及能量的重新分配等。 5、品质因素:地震波的吸收还可以用品质因素Q描述。 定义:在一个周期内(或一个波长范围内),振动所耗损的能量 与总能量之比的倒数,即: Q是一个无量纲的量,介质的Q值越大,能量耗损越小。Q与地层吸收系数的关系为反比关系: 6、吸收的测量 在实验室中测定,但总是测量高频情况下的吸收系数。 野外测量吸收,应考虑分界面处的能量分配和其他重要因数的影响。 下表所示是不同岩石的吸收常数;对于某种特定的岩石,吸收 近似为常数;吸收系数与地震频率近似呈正比。 5.2 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 凡是弹性分界面的个数大于1个时,就称为多层介质。 弹性波投射到多层介质时,除保持单层介质的基本特点外,还涉及到以下几个新问题: 第一:多层介质的物理模型如图, 如果存在n个弹性分界面,则有(n+1)个地层。 第二:弹性波入射到多层介质物理模型中,波的转换、更复杂。每一个入射点,透射点,反射点上都形成如象单层那样的四个新波。在多层中有很多个入(透)(反)射点,则它将形成一套反射波系、透射系、折射波系和面波系。 第三:能量分配也比单层更复杂。除了与介质的弹性特性有关外,还与入射波的能量、倾角等因素有关。 第四:在多层模型中会出现薄层效应,即研究薄层厚度与波长的关系。 5.2 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 1、反射和透射波系 到第n次界面反射和透射波的个数为 在界面上第一次反射的波称为一次反射波。 在某界面上两次以上的反射波称为多次波。 地表接收到的反射波是所有波的叠加。 利用传递矩阵实现转换波的计算。采用分层递推法来完成的,每一个层归纳为一个基本的层矩阵的形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