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波动学基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函数与极限 四 驻波 1.驻波的相干条件:两波振幅相同、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 同、在同一条直线上反向传播 2.驻波的形成及数学表达式 设两列满足驻波条件的相干波分别为 于是,合成波为 讨论:(1).振幅分布规律 A.振幅只与空间位置有关,与时间无关。即对一确定的空间 位置,振幅是一定的 B.当 ,即 时, 此时对应的坐标点点称为波腹 相邻波腹的距离为 当 即 时, 此时对应的坐标点点称为波节 相邻波节的距离为 (2).相位分布规律 每一波节两侧半个波长内的质点振动的相位相反,相邻两波 节之间的质点振动相位相同 因 当 时, 即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质点振动相位相同 当 时, 即每一波节两侧半个波长内的质点振动的相位相反 (3).驻波的能量:由形成驻波的条件可知,驻波并不传递能量 (4).半波损失的概念 实验发现,对于绳子的固定端,该点是入射波与反射波在绳上 形成的驻波之波节。由振动的合成可知,该点的入射波与反射 波的相位一定相差半个周期(入射波在该点反射时有的相位突变 或半个波长)。称该现象为半波损失 * 第一篇 力 学 第五章 波动学基础 四 多普勒效应 内 容 结 构 一 波动的运动学规律 (引入运动学参量、运动学方程、波动的合成) 二 波动的动力学规律 三 波动的能量 一 有关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5-1 波动的运动学规律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机械波 说明:A.机械波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波源;存在传播 振动的弹性介质(但不是所有的波都需要弹性介质) B.波动产生的物理机制:波是振动质点带动邻近质点 振动,由近及远向外传递振动的结果。是振动的向 外传递,不是介质质点自身向外运动的结果。 2.机械波的种类:纵波和横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纵波 纵波依靠介质纵向的弹性使振动由近及远向外传播。 纵波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影响纵波的传播速度的因素有:介质的密度;介质的杨氏弹 性模量(Y,固体),体变模量(B,液体、气体)等。 纵波的特征是有凹凸的波峰、波谷。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称为横波 横波依靠介质切向的弹性使振动由近及远向外传播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影响横波的传播速度的因素有:介质的密度;介质的切变弹 性摸量(G,固体)。 横波的特征是有稀密相间的不同介质区域。 二 理想机械波模型 1.振源与弹性介质保持相对静止 ——介质振动频率与振源振动频率相同。 A.从机械波产生的物理机制角度理解。 B.稳定、无阻尼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受迫力频率相等 2.弹性介质无阻尼或能量吸收——波在传递过程中振幅不变 三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参量 1.描述机械波的解析物理参量——波长、频率(周期)、波速 (1).波长(λ):沿波传播直线上两个相邻同相点 (相位差为2π)之间的距离。 说明:一个波长范围内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波”,即包含了质 点振动的各种可能振动步调(相位) 波数( ):波长的倒数称为波数。或:单位长度所包含的完整 波的数目,称为波数。 (2).频率( ):单位时间内给定的完整波的个数。 周期(T):传递一个完整波所需的时间。或:频率的倒数 (3).波速( v ):单位时间波向外传播完整波数对应的距离 说明: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振动的相位传播速度 波长、频率、相位之间的普适关系 2.描述机械波的辅助物理参量——波线、波面、波前(几何描述) (1).波线:波向外传播的方向构成的曲线,称为波线。 波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波矢:特定的波线的矢量, 称为波矢 其中 为波矢的单位矢量 波面 波前 波线 (2).波面:介质中振动相位相同的点构成的曲面,称为波面 不同波面上振动的质点有一定的 相位差。相距一个波长的两波面 的相位差为2π (3).波前:某时刻介质中刚开始振动的 点构成的曲面,或者位于所有波面 之前的波面 A.波线与波面、波前一定垂直。 B.波向外传播过程可以看作为波前以波速向前推进的过程 C.理想机械波模型中,波前的相位一定等于振源的初相位 证明:设振源的简谐振动为 任意时刻t振源的相位为 设机械波传递到波前处所需时间为t,考虑到介质质点振动 频率与振源振动频率相等,如所有介质质点振动采用同一 记时起点,则波前的相位比振源相位落后 于是,t 时刻波前的相位为 例: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波速分别为340m/s,1450m/s。 求:(1).频率分别为200Hz,2000Hz的声波在空气、水中的波长 (2).说明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频率为何保持不变 解:(1).空气中 水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