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二定制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业高职二定制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
摘要:通过多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提出“二定制、三段式”合作模式。探讨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由学生、学校和企业组成共同体,满足学生定向、定位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需求,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共赢局面。“二定制、三段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培养模式,是让学校得以发展、企业得以人才、学生得以就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业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二定制;三段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33-0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核心和关键,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探索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人才培养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是新形势下加快高职人才规模化培???的必由之路。我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创新构建了“二定制、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开拓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探索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二定制、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目前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正处于探索期,在实施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如何协调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等,则是当前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农业类专业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与企业用人的技术专长性的矛盾,重视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企业岗位技能需要,创新性地建立了“二定制、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二定制”,即在一年级定向培养,在二年级定位培养;具体而言,就是学生经过一学年专业基础课学习,对本专业有了全面了解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确定一种职业方向(如种植专业有植物生产方向、植物疾病防治方向、植物育种方向);在二年级经过一学年的专业课学习和多循环的专业技能训练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条件确定一个具体岗位。“二定制”的目的是在厚基础、多训练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段式”是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个阶段,即第三、四学期的多循环专业技能训练合作阶段,第五学期的定岗职业能力实训阶段,第六学期的顶岗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预就业阶段。具体安排是在第三、四学期根据教学计划和各专业课的特点,在企业进行单项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生产操作,实行循环轮岗制,边生产实践、边学习提高,掌握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这一阶段以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训练为目的,企业只提供实习环节,不提供任何报酬,实习计划和内容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制订,教师和企业的技术员共同指导。第二阶段是以学生、学校、企业为主体,根据学生职业岗位的确定和企业工种岗位的需求,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企业班,双方共同设计教学和实训内容,接受双方管理,主要是专题模块式培训,如接受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技术专题学习等。聘请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授课和培训,并有计划地安排到企业生产线上进行定岗实训,企业则按照相应岗位的职责要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使其尽快掌握预就业岗位的职业综合技能,尽可能实现与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零距离”对接。这一阶段,企业只提供学生的生活费。第三阶段就是学生在第六学期以准学员身份与企业签订合同,进行顶岗生产实训,企业提供略低于正式员工的福利待遇,学校只起到监管、协调的作用。(如图1)
在这种模式下,校企双方在不同阶段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下,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大幅度提高,既可部分解决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对于他们顺利就业,找到满意的工作也有帮助。企业在低成本支出的情况下,获得了满意的人才和社会美誉度;同时学校也达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二定制、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树立以企业和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模式。以学校为主体的合作模式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以学校为主体,制订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教学以学校的教师为主。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等先天不足,制订的计划、环节往往脱离企业的实际岗位需要,不能与企业很好地对接。“二定制、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企业和学生为主体,由专家和教授组成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内容和学时等;利用企业资源和平台,供学生、教师实训锻炼,有效整合校内外的师资,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转变;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最终使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