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中等职业学校“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在近年来的高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其中,“新三段式”课程模式作为一种新兴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采用。本课题旨在研究“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从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研究内容
1.“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2.“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3.“新三段式”课程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践中的应用状况。
4.“新三段式”课程模式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情况,从而系统地分析其内涵和构成要素。
2.实证法: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教学评估等,实证“新三段式”课程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状况和教育教学效果。
3.经验法: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成功应用“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案例进行实践总结,提取其可借鉴的经验和优点。
四、研究预期成果
1.深入理解“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
2.建立“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3.形成中等职业学校“新三段式”课程模式实践的评估标准体系。
4.掌握“新三段式”课程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应用技巧。
5.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五、可行性分析
1.研究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研究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
2.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结果具有可信、可靠性。
3.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等职业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六、初步计划
1.研究阶段:
(1)阶段一:文献调研、专家访谈。时间:1个月。
(2)阶段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时间:2个月。
(3)阶段三:分析数据、进行案例比较分析。时间:2个月。
2.研究任务
初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任务:
1.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并明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2.了解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对相关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
3.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了解其采用“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4.按照实测数据,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采用“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中等职业学校成功经验和优点。
5.建立“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
七、参考文献
[1]王峰,程永振.中等职业学校“新三段式”教学模式探析[J].北方经贸,2019(09):91-93.
[2]韩娜.中等职业学校“新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教与信息技术,2017(34):42-43.
[3]沈梦姣.中等职业学校“新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0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