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领导关系和非正式组织.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领导关系与非正式组织一、领导关系的含义与属性领导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及领导者和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在整个社会的宏观范围内,领导关系是包括所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领导者与领导机构、领导机构与领导机构之间的关系;在某一组织体系的微观范围内,领导关系就是领导者之间及其与所在组织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领导关系,都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领导关系的自然属性是指只要人类需要共同的劳动和生活,就需要分工协作,需要有人从事组织、指挥、协调和引导的工作,这是所有生产方式中一种普遍的、共同的规律。领导关系的社会属性是指领导活动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之上,直接表现了某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着领导关系的本质,对领导关系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二、领导关系的特点1.客观性领导关系的客观性是指领导关系作为领导活动过程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一种现实结果,其形成与运动有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首先,领导关系的产生和发展都来源于人类丰富的领导实践,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其次,领导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自身运行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人们对领导关系的认识和调控,归根结底是对领导关系客观存在的反映。最后,领导关系是一种与领导活动关系密切的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闭合性,影响和制约领导关系的各种因素具有客观性,它们包括既定领导关系、领导体制、领导环境等。因此,对领导关系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是以各种客观条件为前提和基础的。2.社会性领导关系的社会性是指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领导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中的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关系。3.动态性由于构成领导关系的两极,即权力和服从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使领导关系呈现动态性。4.强制性领导关系的强制性主要基于使权力客体服从的需要。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实质。5.扩张性和渗透性领导关系的扩张性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对其权限和权力行使领域的扩张。权力是领导关系的存在前提,人类权力扩张的本能使得渗透性成为领导关系中普遍具有的一种趋势。渗透性既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也存在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在正式组织内部,领导关系的渗透性主要表现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非正式影响和“超范围”“超权限”影响。6.复杂性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组织成员的不断增加,领导关系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这不仅表现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纵向关系上,而且表现在领导者之间的横向关系上。三、领导关系的作用和影响领导关系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正面效应,就是积极、友好、和谐的领导关系,它有助于调动领导集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领导集体的团结和活力,促进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领导效能的提高。负面效应,就是消极、庸俗、内耗的领导关系,它严重干扰领导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领导集体内耗丛生,降低了领导效能。良好的领导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领导格局,使领导集体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领导业绩。第一,良好的领导关系能使领导集体内部形成优势互补,激发领导活力,增强领导集体整体的适应能力,优化领导格局。同时,良好的领导关系还可以使组织中的不同成员正确理解在领导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权力、地位的差别,摆正位置,调整心态,认真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第二,良好的领导关系有利于保证领导活动和领导事业的持续发展。良好的领导关系不但能保证领导集体的稳定、和谐,而且能促进领导集体不断更新,并有助于领导集体在代际转换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保证领导活动和领导事业的延续,避免出现“人存事兴,人亡事废”的局面。第三,良好的领导关系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它能够有效整合领导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促进各种信息的交流,使各种领导资源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的利用,塑造团结协作、同心协力的领导集体,提高领导效能,不但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存的问题,而且具备迎接未来各种挑战的应变力。总之,领导关系是对领导活动的综合反映,它产生于领导活动的实践,同时又直接制约着领导行为,直接导致某种现实的领导结果和社会结果。正确地把握和处理领导关系并加以充分合理的运用,有助于领导职能职责的履行和领导成功的实现。四、非正式组织的含义、特征和分类非正式组织是以成员的感情、兴趣、价值观、信息沟通等非工作性因素为主要联系纽带的,以满足成员个人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无固定成员和明确职责分工的组织类型。非正式组织的特点主要有:1.自发性;2.不稳定性;3.有自发的领袖人物且作用突出;4.非正式组织的归属感。 从不同角度对非正式组织进行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