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切除术后临床应用.doc

发布:2018-09-09约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切除术后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将2014年2月~2014年6月行胃切除50例病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在术后24h通过经胃空肠吻合口留置于空肠的鼻空肠管给予能全力。对照组术后常规静脉补液 。比较指标:对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进行测定,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体重、氮平衡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 胃切除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康复。   [关键词]胃切除术;肠内营养   引言   胃切除术后的早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状态,加上手术创伤的影响,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支持会使肠道处于无负荷的休眠状态,缺乏食物刺激会使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防止由于营养不良所造成的严重并发症。本文通过30例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并与20例胃切除术后常规静脉补夜比较,旨在探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4年2月-2014年6月进行胃切除的50例病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5-74岁,平均59.4岁,全胃切除5例,近端胃切除5例,远端胃切除8例,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吻合术12例;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1-73岁,平均59.5岁,全胃切除4例,近端胃切除3例,远端胃切除5例,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吻合术8例。   1.2研究方法   1.2.1手术前:两组病人术前1天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测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氮平衡(主要通过测定患者每日食物中的含氮量(摄入氮),以及尿和粪便中的含氮量(排出氮),从而了解患者每日氮平衡的状态。如:摄入氮排出氮为正氮平衡,排出氮摄入氮则为负氮平衡)、血清白蛋白(ALB)。   1.2.2术中:试验组将胃十二指肠管置于胃空肠吻合口远端25cm处,置管须保持消化道通畅,防止营养管扭曲、打褶,为手术后肠内营养做准备。   1.2.3 术后:对照组给常规周围静脉输液,肠蠕动恢复后采用流质、半流质、软饭等常规进食方法;试验组除常规周围静脉输液外,第1天予温生理盐水200ml经营养管缓慢滴入,第2天起给于肠内营养制剂,术后24h 500ml (50ml/h),术后48h 1000ml(50~100ml/h),术后72h 1000~1500ml (100ml/h),术后第4~9天1500~2000ml(150ml/h), 用24h持续重力滴注法。 注意观察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记录每日留24H尿测定尿中尿素氮,计算累计氮平衡。两组均于术后第10天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指标及方法同前。   1.2.4 制剂:荷兰Nutricia公司生产的能全力。   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是一种以整蛋白为基础的肠内营养制剂   为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TPF整蛋白制剂:补充的氮是以完整蛋白质形式提供,如大豆蛋白、酪蛋白,要求胃肠道具有较好的消化功能。),含有水,麦芽糖糊精,酪蛋白,植物脂肪,多种膳食纤维,卵磷脂,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要素。每 500ml 溶液(1.5kcal/ml) 蛋白质 Protein 30g, 脂肪 Fat 29.5g,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92.5g, 膳食纤维 Fibre 7.5g。   1.2.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及试验组对照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体重   对照组术后第10天与术前1天比较,体重有明显下降(P0.05)(表1)。   2.2.氮平衡   对照组术后持续负氮平衡,试验组状况有所改善,呈正氮平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表2)。   2.3.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TSF术后较术前下降,试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但无显著差异(P0.05)(表3)。   2.4.血清白蛋白(ALB)   两组术后较术前下降,试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但无显著差异(P0.05)(表4)   2.5.并发症   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吻合口瘘及膈下感染各1例;试验组肺部感染5例,无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两组均无肠梗阻及手术死亡。肠内营养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泻,均因短时内滴速过快、浓度过高或营养液温度过低所致,且多见于肠内营养早期,但不影响肠内营养的进一步实施。过程中无呕吐、便秘发生。   3.讨论   患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