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冀教版.docx
Page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索实力、合作沟通学习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验主动获得新学问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并驾驭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别性。
教学打算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图片
学具打算:长方形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周长的?
生:围成封闭图形的几条线段的长叫做图形的周长。
师:假如我们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或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我们都用什么方法?
生:把图形各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课件出示图片
师:下面请看一张图片,谁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谁来大胆的猜一猜这两个图形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
师:你怎样来证明你的揣测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复习,使学生便利快捷地融会贯穿,学以致用。
二、深化探究。
师:要想证明自己的猜想,就要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提示:大家要思索这方面的问题: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我们首先要知道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四条边的长怎么找到?
生:方格纸上,一格表示1厘米,图形的边经过几个格就是几厘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依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小组合作,沟通探讨。
全班学生汇报各自结果:
?师:?先说说长方形的周长吧。
生:我们组是这样算的5+5+3+3=16(厘米)
生:这样也行呀,5+3+5+3=16(厘米)
生:5×2=10(厘米)?3×2=6(厘米)6+10=16(厘米)
生:?5+3=8(厘米)?8×2=16(厘米)
生:上面的算式可以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5+3)×2=16(厘米)
师:同学们都很聪慧,竟然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一起看一看,这五种算法中,你最喜爱哪一种算法呢?为什么??
生:我最喜爱后面那个综合算式,因为这个算式在计算长方形周长问题时,用最便利快捷的方法进行。
师: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便利的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这种最便利的方法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长方形公式。(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师:我们驾驭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求正方形周长,只须要量出什么?
学生接着看方格图,并思索问题。
生:3+3+3+3=12(厘米)
生:4个3相加,就可以写成3×4=12(厘米)
师:谁能用公式表示正方形周长公式?
生:正方形周长=边长×4(板书)
师:现在可以看看前面的猜想正确不正确了。
生:长方形的周长大于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后我们就可以干脆用公式来做题了。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沟通结果,提示应当留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索: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需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需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先独立思索,再通过操作沟通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培育了学生的创新实力。)
巩固知新。
1.练一练,第1题。
(1)看图,小鸟口中叼着什么图形?
(2)思索:用什么公式计算。
(3)学生独立计算图形周长,并全班汇报。
(4)连线,把小鸟送回相应的盒子里。
2.练一练,第2题。
(1)学生拿出相同比例的硬纸片(长8厘米,宽5厘米),试着找出最大的正方形,也就是边长最长的正方形。
(2)思索:在长方形中,剪下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与什么有关?
(剪下的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宽)
(3)找出题目中锯下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据要求列式计算。
3.问题探讨。
(1)折成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思索: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长方形周长与长、宽的关系。(利用周长公式)
(3)计算出正方形边。
(4)长方形的长与宽可以有几种结果,激励学生找到全部可能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敏捷运用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实力和应用推广的实力。
四、达标反馈。
填空。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是12厘米,宽是(??)厘米。
?答案:1.7厘米 2.6厘米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还运用公式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