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1.1地球上的海与洋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2《海洋地理》[001].docx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1.1地球上的海与洋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2《海洋地理》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1.1地球上的海与洋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通过海与洋的位置分布、形态特点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和解读能力。
2.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学会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海洋地理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研究的兴趣,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4.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海洋对全球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海与洋的分布及形态特点:重点掌握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以及不同海域的地理特征。
2.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理解海洋资源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
1.海洋地理空间的认知:由于学生缺乏实地考察经验,对海洋地理空间的认识较为抽象。
2.海洋资源问题的综合分析:海洋资源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
解决办法:
1.通过地图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海洋地理空间的分布和形态特点。
2.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海洋资源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投影仪、计算机等。
2.课程平台:学校地理教学平台,用于在线资源分享和学生作业提交。
3.信息化资源:海洋地理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库、在线地图服务等。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模拟等。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海洋的探索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水圈组成和海洋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为学习海与洋的知识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以及不同海域的地理特征。
-介绍海洋资源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
-以大西洋为例,讲解洋流的分布和影响。
-以珊瑚礁为例,说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海洋资源保护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模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情景,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绘制海洋地图,加深对海洋地理空间的认识。
-教师指导: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对学生的地图绘制进行点评,提供改进建议。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海洋环境,参与海洋保护行动。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现状。
-撰写一篇关于海洋资源保护的短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强调作业完成的时间要求和提交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事项: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保护的现实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海洋地质学:介绍海洋地壳的组成、海底地形以及海洋地质现象,如海底扩张、地震等。
-海洋生态系统: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海洋法律法规:介绍国际和我国关于海洋权益、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海洋科技发展:介绍海洋探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等最新科技进展。
-海洋灾害:分析海洋灾害的类型、成因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海洋地理相关的科普书籍和杂志,如《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等。
-建议学生关注海洋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通过阅读学术论文、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博物馆、海洋科技馆等,实地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和海洋科学的魅力。
-建议学生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海滩清洁、海洋生物保护等。
-鼓励学生开展海洋地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海洋知识的兴趣和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