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汇业务的会计.pptx

发布:2020-02-22约4.15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外汇会计;外汇内容: 1. 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等; 2. 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 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 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5. 其他外汇资产。 ;二、外汇在会计上的含义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国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 ;1.外币——外国通货的具体实物。 形态:纸币和铸币 会计科目:现金 ; 2. 外汇——以外国通货计价的记帐工具,侧重点:外币制银行存款、票据、纸币、铸币等。 3. 外币制债权、债务(资产、负债) ;三、外汇管理的概念 所谓外汇管理是指政府对外汇的买卖、收付、移动、外汇凭证的发行与流通,实行管理与限制的一种制度,也即对一国外汇的流出、流入施加影响的一切政策措施。 ;1. 数量管制——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出口所得外汇要按官定汇率出售给国家指定的银行,进口需汇必须经申请批准等。 2. 价格管制——对不同性质的外汇买卖规定不同的汇率等等。 ;四、我国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 1. 1949-1993年: 我国在建国后即实行外汇管理的政策采取“国家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方针”。 2. 1994-1996年6月底 实行结汇制、售汇制。 ;3. 1996年7月1日起: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有两个层次: (1) 经常项目; (2) 资本项目。 4.2005年7月21日起:扩大了汇率的浮动区间;2007年8月企业可以自行保留外汇。 ;五、汇率制度 两种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是指政府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中的供求关系自发地确定的一种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的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兑换比率基本固定不动。 ;六、汇率的决定 在金本位制下是通过各自与黄金的对比关系决定的。 可以粗略地按两国纸币的购买力来决定汇率。 ;汇率的变动还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 外汇市场上某种货币的供求量。 2. 利率的高低。 3. 政府政策及其他心理性因素。;七、外汇报价 1.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 2. 买入价、卖出价、中间价、现钞价 3. 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 ; ; ;八、会计准则 (1)初始确认和计量:要按历史成本基础计量后入帐,用交易当天编报币种对外币间的汇率(中间价)。 ;※货币性帐户是指有待支付的义务或有待收款的权利中按某种货币定值为确定金额的部分,即必须或早或迟变为现金(即收或付)的项目。 (1) 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及其他货币性债权; (2)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银行贷款及其他类似负债; (3) 现金及银行存款。 凡不属货币性的一切帐户均属非货币性帐户,如固定资产、存货、收入、费用等等。 ;(2) 在每一资产负债表编表日: ① 一个外币货币性项目应该用期末汇率编报,即采用公允(或市场)价值基础。 ② 非货币性项目原是按以外币定值的历史成本作为帐面价值的,仍应采用交易日汇率编报。 ;(3)在了结(清帐)日: 汇率差异应确认为当期损益,差异来自于: ① 货币性项目的了结汇率; ② 其编报日汇率不同于当期初始入帐的汇率 ③ 其编报日汇率不同于编报前期财务报表中的所用汇率。 ;九、确认与计量 (1)与确认及计量相关的四个日期 a 定单(发出或承诺)日——指购、销定单开发日,此时不作确认,甚至是不可撤销的合同也不作确认。 b交易成立日——指发货或支付对价日。会计准则以此为初始确认点。 ; c中间编报日——指交易日与了结欠帐日之间跨越会计编报日(月、季、年度)。此时应调整帐面原来的计量,编制会计报表。 d 了结清帐日——指帐款支付日,按最终汇率调整帐面计量。 ; (2)待生效合同 按照现行会计概念,一张定单或一个合同“仅就其本身而言并不构成一个现有的义务。只有在这一资产业已交付或企业作出了一个不可撤销的购取该项资产的协议时,义务才正常产生” ;(3)如何作初始计量 a.所用货币(人民币) b.所用外币汇率 外汇局公布的汇价作为折合率, 也可按当期期初的市场汇价作为折合率。 如: 借: 应收帐款 贷: 销售——出口(中间价);十、外币制货币性帐户在中间编表日的重估价 A、欠帐及期末的会计处理 大多数欠帐是跨期结清的,此时所有外币制货币性帐户的期末余额都应按月(期)末中间价进行重估价。 借: 应收帐款(按帐面汇率-本期期末汇率的差额) 贷: 汇兑损益 ;十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