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 .pdf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
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
称图形,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
导学生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有一定的
了解。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主
动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讲解法:教师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
4.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片和实例,如剪纸、飞机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
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都有一条对称
轴,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更多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观察
和操作,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对称轴是将图形分
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题,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4.巩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对称轴两侧图形的面积、
距离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分
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建筑、艺术等方面。
6.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判断方法。学
生通过思考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发放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轴对称的知识。作业包括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
轴对称图形,以及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判断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板书,
加深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
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
60分钟。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一.教学情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片和实例,如剪纸、飞机模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轴对称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我还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思考轴对
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活动
1.观察和探索:让学生观察轴对称的图片和实例,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
征。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