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家庭的记忆 第一课时(优质说课稿)-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docx
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优质说课稿)-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家庭的记忆”为主题,通过讲述家庭中的亲情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设计思路包括: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新授环节,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巩固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总结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家庭、珍惜亲情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家庭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和信任;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家庭美好的向往和创造和谐家庭关系的意愿。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2.感悟家庭记忆中的亲情价值。
难点:1.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不足,难以深刻理解家庭的情感纽带;2.学生在表达家庭记忆时,可能存在情感表达障碍。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生活案例、故事分享,帮助学生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感性认识,结合课本内容深化理解。
2.设计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个人家庭记忆,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将家庭记忆中的亲情转化为具体的作品,增强情感体验和表达。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教具(如家庭照片、家庭物品等)、学生用书。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家庭亲情故事视频、亲子互动活动方案、相关主题的音频资料。
教学手段: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绘画创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温馨家庭照片集锦,引导学生回忆家庭中的美好时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家庭中都有哪些难忘的记忆?为什么这些记忆会让我们感到温暖?
3.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港湾,家庭记忆承载着亲情和爱。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我们情感的依托。
2.通过故事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责任,如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等。
3.分析家庭记忆中的亲情价值,强调家庭记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结合自身家庭,谈谈家庭记忆中的亲情故事。
2.学生代表分享,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中的美好瞬间。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家庭记忆对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家庭记忆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情感、责任和价值观。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建议,如增进沟通、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等。
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家庭记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家庭和谐贡献力量?
2.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记忆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以“我家的记忆”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家庭记忆画。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家庭关系的重要性(5分钟)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责任(5分钟)
-家庭记忆中的亲情价值(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拓展延伸(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学双边互动,紧扣实际学情,凸显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家庭记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家庭历史资料:收集家庭成员的照片、信件、日记等,让学生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家庭传统活动:研究家族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等,了解家庭的文化传承。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调查,了解不同家庭的结构、生活状态和亲情表达方式。
2.拓展建议:
-家庭故事会: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开展故事会,分享家族中的感人故事,增强家庭凝聚力。
-家庭摄影展:学生用相机记录家庭生活中的温馨瞬间,举办家庭摄影展,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家庭日记写作:引导学生记录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家庭文化研究:组织学生分组研究家族的文化背景,如家族的起源、迁徙历史、家族名人等,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
-家庭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和责任,增进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