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北师版七下数学-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6.1现实中的变量【教案】.docx
七年级下册教案
1现实中的变量
教学内容
2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闸
系的例子。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
据表格中的资料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3.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
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应变量间关系的例子,发展应用意识。
2.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常量和变量。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教学难点
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常量和变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汽车刹车时,其制动装置开始发挥作用的瞬间车速称为制动初速度;汽车一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所驶过的距离称为制动距离。
(1)这个情境中有哪些量?
(2)随着车辆制动初速度的变化,其他量会发生变化吗?
(3)下表呈现了一辆汽车在某种中路面情况下的部分刹车实验数据,你能描述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变化而变变化的情况吗?
师生活动:让学生同桌间说一说,然后师生一起回答。
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
知识点一:变量与常量
尝试·思考
1.某海域海水的压强p(单位:Pa)与水深h(单位:m)之间的关系满足:p=9.8ρh(其中ρ为海水的密度,通常为1.03×103kg/m3)。
(1)这个情境中有哪些量?
(2)随着水深h的变化,其他量会发生变化吗?
师生活动:点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2.下图反映了一个蔬菜大棚某日18:00到次日18:00棚内温度和棚外温度的变化情况。
(1)这个情境中有哪些量?
(2)你能描述这个蔬菜大棚棚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吗?棚外温度呢?
(3)你还有哪些发现?与同伴选进行交流。
师生活动:点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归纳总结
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海水的压强随水深的变化而变化,棚内温度、棚外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制动初速度、水深、时间称为自变量,制动距离、海水的压强、棚内温度、棚外温度称为因变量。
一定海域内,在海水的压强随水深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保持不变。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想法,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最终派代表对问题进行讲解。
思考·交流
举出生活中包含变量的例子,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巡视,对学生的说法进行指导。
典例精析
例据调查,某地区青春期男、女生平均身高增长速度(厘米/年)呈现如图所示的规律,请你仔细观察图象,图中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引导并评价。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A.沙漠B.体温
C.时间D.骆驼
2.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R是变量,2是常量
B.R是变量,C是常量
C.C是变量,π,R是常量
D.C,R是变量,2,π是常量
3.一种豆子在市场上出售,豆子的售价与所售豆子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表中反映的变量是_________,其中_________是因变量,_________随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让学生观察图片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
设计意图:教科书提供了各种实际情况的数据,使学生学会从式子、表格和图中去判断其中的变量,并能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自变量、因变量和常量的特点。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变量。
设计意图: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图中去判断变量。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变量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现实中的变量
1.变量:自变量
因变量
2.常量
课后小结
1.自变量是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变化的量。
2.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应数据的观察、计算、比较以及分组讨论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明确变量的概念,并能准确判断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