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T 738-2019 赣昌鲤鲫标准规范.docx

发布:2025-03-22约2.9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7.120.30B52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738—2019代替DB36/T738-2013

赣昌鲤鲫

Ganchangcarp-crucian

2019-11-05发布2020-05-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738—2019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名称与杂交组合 1

4主要生物学特征 1

5繁殖 3

6遗传特征 4

7检测方法 4

DB36/T738—2019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代替了DB/T738-2013《赣昌鲫》,本标准与DB/T738-201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赣昌鲤鲫;

——“赣昌鲫主要可量性状比例见表2”修改为“主要可量性状比值见表2”;——删除了“部分有畸形”;

——核实了收获年龄与夏花鱼种放养规格;

本标准由江西省水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0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江西省南昌县莲塘鱼病防治所、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阳敏、陈道印、李达、马保新。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DB/T738-2013。

DB36/T738—2019

1

赣昌鲤鲫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赣昌鲤鲫主要形态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征以及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赣昌鲤鲫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4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GB/T18654.1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3名称与杂交组合

3.1名称

赣昌鲤鲫(Ganchangcarp-crucian),为日本白鲫(Carassiusauratuscuvieri)和兴国红鲤(Cyprinuscarpiovar.singuonensis)杂交的F1代。

3.2杂交组合

日本白鲫(♀)×兴国红鲤(♂)。

4主要生物学特征

4.1外部形态

鱼体呈纺锤形,体较厚,外观前鲤后鲫。吻钝,口亚下位,略呈马蹄形。口须1~2对,为须突。体侧上部为淡灰色,体侧下部和腹部灰白色。体被圆鳞,侧线完全。背鳍起点稍前于腹鳍起点,背鳍、臀鳍第三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圆钝,其末端不达腹鳍起点,尾鳍分浅叉。见图1。

DB36/T738—2019

2

图1赣昌鲫外部形态

4.2可数性状

主要可数性状见表1。

表1主要可数性状

项目

数量

背鳍条数

3,16~19

臀鳍条数

3,5~6

胸鳍条数

15

腹鳍条数

9

侧线鳞数

32~35

侧线上鳞

6

侧线下鳞

5~6

鳃耙数

45~50

下咽齿式

4/4;1·4/4·1

4.3可量性状

主要可量性状比值见表2。

表2主要可量性状比值

项目

比值

全长/体长

1.21±0.02

体长/体高

2.44±0.29

体长/头长

3.30±0.21

头长/吻长

3.57±0.68

DB36/T738—2019

3

表2主要可量性状比值(续)

项目

比值

头长/眼径

4.26±0.36

头长/眼间距

2.51±0.32

体长/尾柄长

5.61±0.31

尾柄长/尾柄高

1.05±0.10

4.4内部特征

4.4.1腹膜

腹膜透明,有黑斑。

4.4.2咽齿

咽齿呈侧扁状,似鲫鱼咽齿。

4.4.3脊椎骨

脊椎骨总数为躯椎与尾椎之和,共31~34。4.4.4鳔

鳔分为两室,前室大于后室。

4.5年龄与生长

不同收获年龄在不同放养密度下的生长情况见表3。

表3不同收获年龄在不同放养密度下的生长情况

年龄

放养规格

夏花鱼种(cm)

冬片鱼种(g)

3~4

3~4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