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积累字词,了解童话的主要内容;
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动物的特点塑造形象的写法
难 点:结合作者写作的时代特点,体会童话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教学方法:提问法、归纳法
教 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先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诗,请大家仔细倾听,一起来感受一下诗中所塑造的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好吗?
骆 驼 吟
刘再复
别嫌弃它走得很慢,在黄沙炫目的浩劫里,在风雨欲来的阴霾里,你将感到它生命的强大。
别嫌弃它走得很慢,它默默地积蓄着,生活的每一刻都很紧张。没有严实的脚步,征服不了严酷的沙漠。
别嫌弃它走得很慢,在无边的大寂寞里,在天火与地火的夹击中,唯有它仍然挺立着生命的山脉,沉淀你的惊慌,使你感到路总会有的,无人渡越的沙海中可以继续前行。
别嫌弃它走得很慢,别遗忘诚实的跋涉者,沙漠中的灵魂。诚实的跋涉者往往缺少音响,缺少血液的狂涛,常常不太动人。
提示:本诗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它坚韧不拨、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骆驼的文章《骆驼寻宝记》。
二、作者介绍:
陈伯吹(1906—1997)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原名陈汝埙。他是儿童文学的“多面手”。第一部儿童小说《学校生活记》出版于1927年。1945年后主编《小朋友》杂志。1981年倡导设立了上海儿童文学园丁奖(现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阿丽思小姐》、《华家的儿子》、《波罗乔少爷》(中篇童话)、《一只想飞的猫》(短篇童话)、《三门峡工地两少年》(散文集)、《飞虎队与野猪队》(小说集)等数十种,论文集有《儿童文学简论》《作家和儿童文学》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三、读准下列字的音
携手xié 偎依wēi 旱獭tǎ 沙獾huān 跛子bǒ 干瘪biě
对峙zhì 鄙夷bǐ 开小差chāi 系着绸巾chóu 火烧火燎liǎo
一瘸一拐qué 花团锦簇cù 养尊处优chǔ 嫉妒jídù
踽踽而行jǔ 高瞻远瞩zhǔ
四、语言积累,补充注释(除书下注解外)
携手:手拉着手。携:拉着(手)。
嫉妒:忌妒、憎恨。
嬉戏:游戏、玩耍。
偎依:亲热而靠着,紧挨着。
火烧火燎:比喻身上发热、难受或心中十分焦灼。
直上青云:直上青天,亦有地位直线上升之意。青云:青天。
不自量力: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开小差:脱离队伍逃跑。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瞻:往上看或往前看。瞩:注意地看。
笑盈盈:充满笑容的样子。
五、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准读音,体会感情,领悟意趣。
2、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3、设疑激趣: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请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划分层次时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可引导学生从描写的氛围上理解,文章的前半部分写各种动物在寻宝路上大喊大叫,一片混乱。当骆驼出现时,寻宝的路上已经“没有什么热闹可看了”“能够看到的只有在一瘸一拐走路的双峰骆驼”,气氛比较冷清。以此划分课文比较好理解。而且文章的前半部分也没有提及骆驼,所以不宜以寻宝、失宝、得宝为依据划为三部分。
明确:全文共有19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1O自然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之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11~19自然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宝贝的经过。
七、讨论本文的构思特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提示: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的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八、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思考:开篇第一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件无价之宝”,作者有哪些用意?
提示:“有一件无价之宝”,这极大刺激了那些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众动物们,打乱了它们的生活规律,发疯一样地踏上寻宝之路。同时,也给每一个读者以极大的阅读诱惑,天下人无不爱宝,“宝”是什么?谁得到了“宝”,设置了悬念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遥远”二字为下文写众动物们纷纷半途而废埋下了伏笔,这些动物们想得到“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