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12-09约1.9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 2、反复诵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理想与追求。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同学们,你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什么图案吗?对了,是莲花图案。(学生回答,老师予以肯定。)   莲花自古以来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赞美莲花的诗句非常多,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赞美莲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组莲花形象,然后大家谈谈莲花美在哪里?(学生进入、欣赏并且发言)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莲花有关的文章《爱莲说》。 二、简介作者、文体 : 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 三、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范读、齐读。 四、疏通文句: 1、自主阅读,结合注释解析生字、难词。 2、互提解疑。 3、竞赛方式掌握重点。 “可爱者甚蕃”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艳而不庄重。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益:更加。   “亭亭净植” 植:树立。   “予谓菊”谓:认为。   “陶后鲜有闻”鲜:少。  “宜乎众矣”宜乎:应该。    “菊之爱”喜爱菊花。之:提宾的标志。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 五、分析讨论:   课文中哪些句子是着重写莲花的?作者写出莲之美。你认为哪些句子最好?写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之美?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描写莲的形象、品质,是交代“予独爱莲”的原因。)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花之君子者也。(莲的比喻义,也是莲的本质特点)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叹世风日下,具有莲一样品质的君子太少了。)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检查验收: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本文的翻译及基础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回顾这些内容,五分钟后老师进行检查验收。 二、欣赏图片,畅谈感受: 世上的花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用周敦颐的话来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水陆草木之花。”   (大屏幕显示水陆草木之花的图片)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美丽的莲花。 (大屏幕显示各种姿态的莲花的图片)    教师提示:不能白欣赏,老师有任务:谈谈莲花美在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 三、观察图片,比较特点: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观察三组图片,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大屏幕显示莲花、牡丹、菊花三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2、老师指导学生自由讨论各种花的特点,并指名学生发言。   提问:看完三组图片了,下面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的认识。 3、指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 四、课堂讨论,深入感悟: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讨论问题: 作者眼中的君子是个怎样的人? 谈谈你眼中的君子应该是个怎样的人? 举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 五、概括主题,联系实际: 1、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主题。   老师辅导学生先进行讨论,并总结出本文主题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具有 “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刻苦读书保持良好的学风。 请一名同学讲讲“毛泽东身处闹事读书以求静”的故事,让学生从而深刻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含义 六、课后延伸,片段练习:   作业: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谈谈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学完本课的感受,并写在作业本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