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采购供应商管理办法.docx

发布:2025-03-21约3.2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采购供应商的管理,确保采购物资和服务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项目中供应商的选择、评估、管理和合作等相关活动。

3.基本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在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和管理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所有供应商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

-质量优先原则:优先选择能够提供高质量物资和服务的供应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成本效益原则:在保证物资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采购成本,选择性价比最优的供应商。

-合作共赢原则: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二、供应商的选择

1.供应商信息收集

-采购部门负责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潜在供应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行业展会、供应商推荐、客户推荐等。

-信息内容应包括供应商的基本情况、经营范围、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价格水平、售后服务、信誉状况等。

2.供应商筛选

-根据收集到的供应商信息,采购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

-筛选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的资质条件、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价格竞争力、售后服务等。

-对于不符合基本筛选标准的供应商,予以淘汰。

3.供应商实地考察

-经过初步筛选后,对符合条件的潜在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内容包括供应商的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体系、设备状况、人员素质、物流配送等方面。

-考察结束后,考察人员应撰写考察报告,对供应商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

4.供应商评估

-采购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实地考察合格的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质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技术支持、信誉等方面。

-评估可采用打分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对供应商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5.供应商选择决策

-根据供应商评估结果,采购部门提出供应商选择建议,报公司领导审批。

-公司领导根据采购部门的建议,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

三、供应商的分类管理

1.分类依据

根据供应商提供物资和服务的重要性、采购金额、合作年限等因素,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

2.分类标准

-A类供应商:提供关键物资或服务,采购金额较大,合作关系紧密,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供应商。

-B类供应商:提供重要物资或服务,采购金额适中,合作关系较为稳定的供应商。

-C类供应商:提供一般物资或服务,采购金额较小,合作关系相对松散的供应商。

3.分类管理措施

-A类供应商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交流。

-优先给予订单,在价格、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其持续满足公司要求。

-B类供应商

-保持适度的沟通与合作,关注其供应能力和质量状况。

-根据公司采购需求,合理分配订单。

-定期进行评估,促进其不断改进和提高。

-C类供应商

-采用灵活的采购策略,如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

-定期评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及时淘汰或调整合作方式。

四、供应商的日常管理

1.供应商档案管理

-采购部门负责建立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的基本信息、评估记录、合作历史、合同执行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

-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供应商绩效评估

-采购部门定期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估,评估周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季度或年度。

-评估内容包括质量、交货期、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对表现优秀的供应商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供应商提出改进要求或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3.供应商改进与辅导

-对于绩效评估中发现问题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沟通,共同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必要时,采购部门可会同相关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辅导,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和供应能力。

4.供应商沟通与协调

-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协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