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 2数的组成和读写 读数、写数说课稿 苏教版.docx
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2数的组成和读写读数、写数说课稿苏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为基础,重点讲解“2数的组成和读写”。设计思路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再拓展到20、30、40等,直至100以内的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通过互动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的读写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数感:通过数的组成和读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直观感知,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建立数感。
2.逻辑思维:训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理解数的组合规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3.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4.思维品质:通过动手操作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创新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正确读写方法,能够流畅地读写10、20、30等数。
②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组成有清晰的认识,能够理解并表达数的组成规律。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十位和个位的概念,以及在读写数时的正确位置和顺序。
②帮助学生克服对较大数(如50、60、70等)读写时的恐惧和困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③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数的组成规律进行有效的数数和计算。
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不同情境下正确运用所学的读写知识。
四、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2.软件资源:数学教学软件、PPT课件。
3.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数字教育资源库、在线教学视频。
5.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游戏化学习、互动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为例,如书本、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数量,自然过渡到数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100以内的数”。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10以内的数,然后逐步增加到20、30、40,直至100。接着,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理解十位和个位的含义,掌握数的组成规律。例如,用计数器演示数的组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的十位和个位。
在读写数的教学中,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正确的读写方法,并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对于容易混淆的数,如“十四”和“四十”,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区分。
3.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小组练习,每组学生一套数字卡片,要求学生将卡片按顺序排列,并读出每个数。同时,设置一些简单的数数游戏,如“数数接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十位和个位的概念,以及数的组成规律。同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数的读写练习和数的组成练习,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同时,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自主学习。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正确读写方法,对数字的感知和认识有了明显的提升。
2.学生理解了十位和个位的概念,能够清晰地表达100以内数的组成,如能够准确说出“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3.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化学习,学生对数的顺序有了直观的感受,能够轻松地比较数的大小,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4.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中,提高了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学会了在集体中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5.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计算价格,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6.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数的组合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7.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面对数学题目时能够自主尝试解答,不再依赖教师的指导。
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索和挑战新的数学问题。
9.家长的反馈显示,学生在家庭学习中的表现也得到了提升,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
10.综合评估显示,学生在本节课结束后,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这一单元后,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活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