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发布:2025-01-16约2.4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6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rofessionalIntroduction

学分:1.5

学时:总学时28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8学时

先修课程: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专业导论》是时一门针对大一新生课设的必修课程,为完成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补充,了解和掌握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基本概念、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教学安排;了解和掌握学习原理。建立为祖国服务而学习的思想和情感;对学生怎样适应大学生活,怎样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原理进行指导,为后续课程教学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基础,建立本专业师生之间的有机联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查阅文献,完成阅读笔记和论文,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科技动态。了解机械专业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工程和工程师的概念以及机械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

课程目标2:初步认识机械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的影响,李杰应承担的责任。

课程目标3:培养沟通能力,引导学生认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梳理竞争意识。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6-1.了解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机电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及其应承担的责任。

课程目标1

1

指标点6-2.能够基于机械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和工程实践经历,分析、评价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课程目标2

1

指标点7-2.能够评价针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3

1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课程导论

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重点: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4

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2

人才的素质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工程和工程师的概念,掌握本专业对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重点:青年学生应追求的基本品质。

难点:科学、技术、工程和工程师

4

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程目标1

3

机械工程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基本概念、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

重点:机械工程基本概念、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

难点: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

4

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程目标3

4

专业教学安排

基本要求:了解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了解本专业所学课程的内涵和工科课程类型;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要点。

重点:本专业自然科学类和技术类课程。

4

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程目标1

5

学习原理

基本要求:了解掌握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任务、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习有影响的若干方面。

重点:对学习有影响的若干方面。

4

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6

专业实验室参观

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基本概念、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建立本专业师生之间的有机联系。

重点: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

(4)

参观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7

企业参观

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基本概念、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

重点: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

(4)

参观

课程目标1

合计

20(8)

四、课程教学方法

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阅读笔记、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占50%、阅读笔记占50%。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1(分值)

课程目标2(分值)

课程目标3(分值)

合计

1

阅读笔记

20

20

10

50

2

期末考试

20

20

10

50

课程目标对应分值

40

40

20

100

(二)考核与评价标准

1.阅读笔记考核与评价标准

分值

观测点

90-100分

70-89分

60-69分

0-59分

作业

题目和内容贴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