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发布:2025-02-07约4.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与规划

课程名称(英文)

IntroductionandPlanningofElectronic

InformationEngineering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考核形式

考查

总学分(学时/周)

1

理论学分(学时)

1(16)

实践或实验学分(学时/周)

0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等

适应范围

全日制本科

面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学期

1

开课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进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的引导性质的课程。该课程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整体介绍当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前沿的概貌,引导该专业的新生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产生、发展、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最新进展;介绍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产生背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特色、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主要课程设置特点、主要教学内容、就业前景等,引导学生建立适应大学专业学习基本方法,为学生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知识结构框架、课程设置、学习纲要、主要学习内容等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建立专业思想。

课程目标2:了解电子、信息、通信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初步了解工程实践活动基本规律。

课程目标3: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课外作业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爱国主义情操。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与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的之间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支撑的毕业要求

涉及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支撑强度

1.工程知识

1.4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

H

2.工程与社会

6.1熟悉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发展规划、政策,了解企业管理体系。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

H

3.终身学习

12.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

M

本课程的各个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值矩阵如表2所示。

表2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值矩阵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1.4

毕业要求指标6.1

毕业要求指标12.1

课程目标1

0.4

0.3

0.3

课程目标2

0.4

0.5

0.2

课程目标3

0.2

0.2

0.5

注:将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到对应课程教学目标中,每一列的权重Σ=1。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及资源对应关系

注:下文中“*”代表基本了解,“**”代表一般掌握,“***”代表熟练掌握。

主题一专业概况、人才培养方案解读(2学时)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支撑的课程目标:1,2,3

主题二专业基础课程介绍(2学时)

1.公共基础课学习;(**)

2.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指导。(***)

支撑的课程目标:1,2,3

主题三软件类课程介绍(2学时)

C语言基本概况及学习指导;(***)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工具软件与软件课程学习指导。(***)

支撑的课程目标:1,2,3

主题四信号处理类课程介绍(2学时)

1.信号与通信基础课介绍;(***)

2.信号与通信方向选修课介绍。(**)

支撑的课程目标:1,2,3

主题五人工智能类课程介绍(2学时)

1.人工智能概况;(**)

2.人工智能类课程学习指导。(***)

支撑的课程目标:1,2,3

主题六嵌入式物联网类课程介绍(2学时)

1.嵌入式物联网类概况;(**)

2.嵌入式物联网方向课程学习指导。(***)

支撑的课程目标:1,2,3

主题七竞赛、课外学习(2学时)

1.大学四年主要竞赛;(*)

2.专业竞赛介绍;(***)

3.社团、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等。(***)

支撑的课程目标:1,2,3

主题八期末答辩(2学时)

1.根据答辩提纲制作ppt内容;(**)

2.组织答辩。(***)

支撑的课程目标:1,2,3

课程思政融入点:启发式教学以构建理论框架-应用填充-思政充盈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电子科学与技术发展史重要结点、“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等象征意义“问题”作为导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