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见习》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发布:2025-02-05约4.1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见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专业见习

课程名称(英文)

ProfessionalTraining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别

实践教学环节

考核形式

考查

总学分(学时/周)

1(2周)

理论学分(学时)

0

实践或实验学分(学时/周)

1(2周)

先修课程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后续课程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适应范围

全日制本科

面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学期

5

开课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指导思想:通过观摩学习与电子相关的企业,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事业心、责任感和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思想认识;使学生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的锻炼;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获得反馈信息,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指导性意见。

2.基本原则:(1)紧扣“立德树人”,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应用于现场实践,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现场需要、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3)注重综合性评价,强化多方考核课程采用“企业评价+学生见习表现+实习报告”形式进行考核。

3.课程思政:专业见习旨在理论联系实际,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印证和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习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2.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相关见习企业的实际开发应用过程,包括系统开发设计、生产工艺及流程、生产设备及控制等,加深对专业理论和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并学习简单的生产技能;

课程目标2:通过同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及管理人员的接触和了解、增加对社会的认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3:拓宽学生知识面、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事业心、责任感和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思想认识。

2.2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与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的之间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支撑的毕业要求

涉及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支撑强度

6工程与社会

6.2能够基于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了解应承担的责任。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H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7.2正确理解和评价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实施

对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的影响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H

10沟通

10.2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技术现状,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结合复杂工程问题撰写报告、设计文稿,能够清晰陈述观点和回答问题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H

本课程的各个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值矩阵如表2所示。

表2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值矩阵

毕业要求指

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6.2

毕业要求指标点7.2

毕业要求指标点10.2

课程目标1

0.3

0.4

0.2

课程目标2

0.4

0.3

0.6

课程目标3

0.3

0.3

0.2

注:将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到对应课程目标中,每一列的权值Σ=1。

三、课程内容及组织形式

3.1课程内容

1、学习学院《生产见习管理规定》。

2、了解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安全操作规程,了解有关自动化测试和控制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加深自动化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

3、了解产品的研制、生产、检测流程,加深对专业理论和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专业思想认识。收集、积累有关的技术资料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4、真实记录见习内容,写好实报告。

3.2组织形式

见习单位安排,学生编组分两类:分散见习和集中见习(参加由学院推荐单位的见习)。1)分散见习

学生到自己联系的与本专业教学内容或就业相关单位见习。要求先到学院申请,领取校外见习推荐信,经见习单位批准。

2)集中见习

学院组织集中见习,经本人申请可由学院推荐到学院实践基地或学院联系的单位见习。要求本人申请,学院统一安排。

四、课程考核环节、评价方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