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区域农业发展
2.教学年级和班级: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能力,理解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尊重文化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高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了解基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对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农业区位因素有所了解。然而,对于区域农业发展的系统性认识和分析能力尚需提高。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农业发展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感到困难。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偏好独立思考的,也有倾向于合作学习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够熟悉,难以将数据与地理空间结合进行分析;二是对于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理解不足,难以深入挖掘影响农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三是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性思维,难以全面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通过实例教学、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电子地图数据库、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教学平台、在线学习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相关数据、案例研究、视频资料、网络地图服务。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地理信息系统操作演示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东北地区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2.提出问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3.学生分享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主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
2.讲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4.讲解东北地区主要农业部门的发展情况,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等。
5.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某一种主要农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2.提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3.提问:如何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农村社会发展的关系。
3.提问:同学们认为,如何促进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
2.学生分享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可持续发展观念。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收集有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
-学生掌握了东北地区主要农业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情况。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GIS软件的应用,提升了空间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